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9-10-08 来源:热点资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扩展了大棚西瓜、地膜花生、设施蔬菜、优质瘦肉型猪、奶牛养殖“三种两养”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大棚西瓜、设施蔬菜、地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6万亩和15万亩,奶牛、生猪常年存栏量分别达到3万头和38万头,被评为“xx大棚西瓜之乡”、“xx花生之乡”和“国家食品工业基地县”。扶持发展了xx、xx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了花生、西瓜等深加工项目,新建改造了xx花生米、xx蔬菜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2005年,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1%。指导建立了西瓜、生猪等4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了5000多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流通能力,使农民在流通环节上得到了最大收益。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xx板材、xx石雕、xx电热毯等8个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小区,引导现有和新建企业向小区集中发展,靠产业聚集扩大规模,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拉动农民增收。规划建设了107国道和xx、xx公路两侧经济隆起带,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沿路投资置业,开店办厂,在全市形成了大上快上民营经济的热潮。采取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2元,同比增长9.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我们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力度,为农民茶余饭后、农闲时间读书、看报,学知识、学科技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农村“两室”,乡镇成人学校等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先进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开展“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知荣辱、明是非、树立现代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成立鼓乐队、秧歌队、戏曲班等业余文化小组,经常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指导各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增强了广大农民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遏制了农村封建迷信、赌博和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一对好婆媳”、“友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树立、宣传文明进步典型,在全市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魅力
   近年来,我们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三化二建一改”工程(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建规模养殖小区、建沼气池,改厕),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硬化方面,采取“一争、二拿、三出”的形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争”,即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农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二拿”,即市、乡两级财政分别拿出部分创建奖励资金。2004年以来,我市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资金瓶颈制约;“三出”,即村集体带头出一点,工商企业主动出一点,农民群众自愿出一点。目前,我市已经圆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村级主要道路基本达到了硬化标准。在净化上,坚持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做到“一整治、二清扫、三保证”。一整治,即环境集中整治;“二清扫”,即组织清扫队定期定时清扫;“三保证”,即与每户签定责任状,让其保证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柴草、不乱泼脏水。在绿化上,积极实施“一网三绿”工程,“一网”,即田间林网。“三绿”,即房前屋后庭院绿、主干街道两侧绿、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news/5262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