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原生家庭

更新时间:2022-05-12 来源:工作报告

远离原生家庭集合5篇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远离原生家庭集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远离原生家庭

一、 原生家庭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家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二、 哪些事情影响你比较大 到底是你记得的事情对你的人生影响比较大呢,还是你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三、 别随便划“等号”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非常受伤,以致哭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早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  但是,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四、 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又分手。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五、 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即“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了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六、 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七、 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2. 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3. 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八、 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与心理按钮负责。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你的船到达目的地。  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那些绝对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九、 结语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  请记得:你现在就是你的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祝福,你要把它传承下去。

第二篇: 远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1986年,塔拉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她上面,有六个哥哥姐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去上学,其中四个孩子长期没有出生证明,甚至,政府压根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像野人一样在山上游荡。每到晚上,孩子们就会聚集在父亲身边,倾听他宣讲《圣经》上的预言。父亲个子不高,但仪态不凡,犹如圣徒又似暴君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世界末日就要来了。父亲坚信,外面的世界是罪恶的,公立学校是引导人们堕落的阴谋,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与把他们交给魔鬼没什么两样。

从十岁起,她和两个哥哥一起,协助父亲在废料场干活,从未走出大山。塔拉每天都要与金属废料打交道,将铝、铁、钢、铜分类,然后整理、切割。废料场的工作充满危险。有人被砸伤,有人则弄断了手指,受伤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塔拉磨破老茧,身上伤痕累累。有一次,往挂车倾倒废铁时,塔拉差点被上吨重的废料埋葬,粉身碎骨。父亲拒绝送塔拉去医院——因为医院和学校一样,是魔鬼给人“洗脑”的地方。他让塔拉找母亲止血。废料场里的危险每天都随时可能发生。塔拉认为生活本该如此,他们是在为崇高的使命、为了上帝工作。但是,哥哥泰勒的离开,让塔拉第一次意识到,山外还有完全不同的世界。

泰勒从小沉默寡言,喜欢听音乐,是家中异类。某天,他突然向父亲提出想去上学,此举当然受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可泰勒还是毅然决然通过自学,离开了山区。这让塔拉感到困惑:为何哥哥宁愿放弃家人,非要去过堕落的生活?但不自觉地,好奇的种子已被埋下。当塔拉在废料场日复一日地拆卸废铜时,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象泰勒在学校的生活。一个奇怪的念头随之闪现:我也可以去上学。

塔拉开始尝试自学,这引起了父亲的恐慌。他故意给塔拉找活干,比如让她在暴雨天去浇灌果树,在她看书时把灯关掉。哥哥肖恩则继承了父亲阴晴不定的暴力性格,不时对塔拉拳脚相加,稍有不满,就把她的头摁进马桶,强迫她道歉。塔拉不得不经常清洗马桶,因为她的头随时可能被哥哥塞进马桶里。在一次施暴时,泰勒突然出现,救下了塔拉。那时,泰勒已离家许久,上了大学。他建议塔拉自考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如同当年作为启蒙者一样,这次他又成为了塔拉离开大山的引导者。

那年塔拉十七岁,开始打工赚学费。但她对自己毫无信心:刚学会上网,对课程一窍不通。自从学完加减乘除,她就没再学过数学。她每天六点起来学习,同时依旧在废料场工作。被生活磨砺出的强大意志力,开始发挥惊人的效果。考试时,塔拉第一次见到什么是“答题卡”。她手足无措,不知怎么用,只好向监考老师救助。监考老师以为她在做恶作剧,那次她没有通过考试。第二次,奇迹降临。她收到了杨百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她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

大学生活并不如塔拉想象的那般美好,之前的教育根深蒂固,使她成为了同学中的另类。看到穿吊带背心的室友,塔拉心怀戒备——父亲说,这样穿着的女人是不端庄、不道德的,是妓女;有人喝可乐,她也无法理解——父亲说,喝可乐违反了上帝关于健康的忠告;甚至,她从未听说过拿破仑,以为“欧洲”是一个国家的称呼。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时,塔拉举手提问。因为她不知道“大屠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之前母亲只随便对她讲起过这段历史,以至于塔拉以为这只是一场德国人与犹太人的小规模冲突。

她从没用过肥皂,也从不打扫卫生——比起废料场,她觉得大学宿舍太干净了,没有打扫的必要。父亲对她的卫生教育,只停留在“撒尿别尿到手上”。由于她的格格不入,同学们逐渐疏远了她。更糟的是,她假期必须回到废料场,因为她没有足够的钱,只能向父母求助。她依旧每天给废品分类,从散热器里取出废铜烂铁,开叉车和起重机。生活中唯一的亮色,是她结识了一个叫查尔斯的男孩,两个人成为情侣。但是当查尔斯想要握她的手,或触碰她时,塔拉便开始躲避。因为她潜意识里认为肉体的接触是不道德的。

于是,塔拉逐渐意识到,虽然自己的身体离开了山区,但灵魂并未走出来。不过,学校的教育也开始在塔拉身上起作用:以前肖恩拿“黑鬼”这个词开玩笑时,她觉得无伤大雅;可是,当她在校园里学习了黑人的悲惨命运和抗争史后,她再也笑不出来了。

脱离“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不容易,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觉醒之路。通过学校的教育,塔拉开始对是非有了基本的认知,但她悲哀地发现,家人的所作所为站在了良知的反面。为了捍卫原则,她必须要与家人对抗,并付出代价。

有一次晚饭时,她与哥哥肖恩起了冲突。肖恩当着塔拉男友的面,将她揍得半死,把塔拉的头塞进马桶。噩梦又回来了,塔拉只好以大笑应对——内心的分裂让她觉得,只要自己还在笑,这些伤害都可以被当成一个玩笑。

她知道自己在自欺欺人,却无法真正走出家庭对她的精神控制。在家人面前,她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还有她见识到的现代世界仿佛并不存在。

无论她逃到多远,家庭似乎都不会放过她。塔拉一度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命该如此。她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可是哪里都不接受她。这是寻找自我、重塑自我最艰难的阶段: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有许多人在此认命,变得安于现状,乃至否认曾经的理想,退缩回以前的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然而,塔拉没有。

是一位教授的话启发了她:“我觉得你应该自我拓展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并建议她报考剑桥大学的留学项目,“这个项目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是啊,塔拉突然领悟道,如果就此放弃,不去拓展自我,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教授的话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她申报了项目,并被录取。

她下定决心研究历史,特殊的经历反而成了优势——塔拉知道偏见被纠正是什么感受,知道价值观被颠覆的内心纠葛,而这正是历史学家做的事。因此,她的感受力比普通学生更深刻。

从历史的阅读中,塔拉也获取了力量:不偏不倚,中立地看待问题。既不陷入对暴力的恐惧,也不允许盲目崇拜。从书中,塔拉知道自己并不软弱。

几个月的埋头苦读,塔拉将自己对生活和历史的双重领悟写入了论文中。导师读完后,评价道:

“我在剑桥教了三十年书,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论文之一。”导师继而建议她申请剑桥的研究生院,塔拉却退缩了。她一直认为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因为家庭的阴影让她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一切。

导师对她说: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你就是黄金。无论是在杨百翰大学,还是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

这些话让塔拉明白过来:决定自己是谁的最强大因素,不是过往的经历,也不是某个人,而是自己的内心。

导师帮助她申请了“盖茨剑桥奖学金”,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奖学金项目之一。没多久,塔拉获得了奖学金,成为了杨百翰大学历史上第三位获得盖茨奖学金的学生。

从废料场女工,到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塔拉实现了惊人的蜕变。然而,家庭仍然是她不可回避的问题。塔拉知道,如果自己不真正从过去的家庭走出来,那么她也很难坦然走进未来。

她开始“解放自我”的历程:

主动接种疫苗;

品尝咖啡和红酒——父亲禁止的饮料;

穿漂亮的衣服

……

不过,塔拉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改变,真正的改变应该是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不再自欺欺人。于是,在目睹哥哥肖恩对妻子施暴后,塔拉决定向父母和家人指出肖恩的过错。 她回到家,告诉父母,应该对肖恩的暴力倾向进行干预,而不是放任。这一下,惹怒了父亲,也惹怒了肖恩。父母断不承认肖恩的问题,反而指责塔拉自命不凡,被魔鬼诱惑,背叛了家庭和信仰。肖恩更干脆,把锋利的刀片直接递到塔拉手上,威胁道:“还是用这个自我了断吧,否则我下手比这个狠多了。原本支持她的姐姐也受不住家庭的压力,反戈一击,说塔拉没事找事只因道出了真相,塔拉被全家孤立,甚至受到生命威胁——肖恩扬言要雇杀手刺杀她。家人的指责,令塔拉也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小题大做了?那些暴力都是正的?

她可以冷静地书写人类的历史,可家庭的历史却拒绝为她改变。

这时,父亲给了塔拉一个台阶:如果她接受他的“赐福”,那么家庭可以重新接受她。所谓赐福,就是将体内的恶魔驱赶出去,净化心灵的宗教仪式。塔拉知道,一旦接受,意味着彻底向过去缴械,同时也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权。塔拉拒绝了。她想,既然无法改变他人,至少可以拒绝自己被他人改变。她最后一次回到家中,拿走了自己的日记本,从此不再登门。

经历了无数次自我怀疑、愤怒与自责,塔拉将困惑与感悟都投入了学术中。她问自己: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他会怎么做?

塔拉在历史与写作中寻找答案。最终,她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专家,获得了博士学位。是教育以及对把握命运的自主性拯救了她。从教育中她获得了什么?塔拉还记得教授的一次讲座,他在黑板上写道: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当时这个问题让塔拉很奇怪,因为在她心目中,历史是由像父亲那样的先知般的人物书写,他们对过去的看法和未来的憧憬都不容置疑,甚至不能补充。而现在,当塔拉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她有了新的答案。

历史是由谁书写?塔拉写道:是我。

一个人无法决定他的出身,以及成长环境。但他可以决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就是成长。

即便如此,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很难根除的。比如书单君就曾见到一个女生因为父亲的出轨,再也不相信爱情,而是抱着游戏的心态;也有人因为从小家教过于严苛,导致撒谎成性……前些年引起争议的“父母皆祸害”小组里,类似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许多人终生都无法走出家庭的阴影。相对而言塔拉的家庭更为极端,最后能走出来也殊为不易。究其原因,教育和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三篇: 远离原生家庭

标题:《都挺好》火了,为何原生家庭一直被推向风口浪尖?

副标题:知道发生了什么,才能治愈伤口

 

 

 正午阳光剧《都挺好》的大火,又把原生家庭推上了风口浪尖,无论是父母的重男轻女,又或者是爸爸的胆小懦弱,贪小便宜,弟弟的啃老,败家,哥哥的打肿脸冲胖子,都让网友直呼,太真实了。

 

原生家庭这个词近两年频繁被提起,大家开始寻找自身某些性格缺陷的原因,追溯到童年家庭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父母行为对自己性格的塑造。

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既然已经过去了何必再去追寻,甚至有人会觉得,谈论原生家庭,就是加深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怨恨,实则并无帮助。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谈论原生家庭?

 

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自我中成长,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矛盾与不舒服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有强烈的愿望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令我们不舒服,是什么令我们如此矛盾。

即使知道也于事无补,也无法因为了解真相或者原理,就能够治愈自己的伤口,但是“知道”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却是大家探索自我的一种本能。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表示,家庭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浓缩,而个人是整个家庭的浓缩,谈论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避免创伤的代际传递。

在心理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概念:“创伤的代际传递”它指的是,上一代的创伤会被传递到他们的下一代

无论是在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某些特别的方式让你与父母双方联系了起来。在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你的所作所为有可能与父母毫无二致或极为相似,但也有可能刻意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你会成长为现在这样的人?

大约3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家里人常说在这么小的时候离的婚,什么都不懂,造成的伤害不会很大。我也一直是这样告诉自己。十几年里一直认为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直到开始探寻自己的性格发现,不是的,这些伤害只不过以看不见的方式累计成我的性格,缺乏安全感,对亲情连结更脆弱,甚至是不相信美好的婚姻。

如果不谈论,那么我将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伤痛点,并永远不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我。

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上,也公开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他此前的人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都源自于与父亲关系的不合。直到40岁之后,他才慢慢摆脱不好的性格,真正地走了出来。

知道,意味着“看见”,而“看见”后,才知道如何渡过。

 

谈论原生家庭十分重要,我们借此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这边小灵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克服原生家庭带来伤害的方法。

你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 与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并解决它们

* 试着与现在的原生家庭建立更有效的连接

* 突破代际的交往模式(尝试新的与父母相处的方式)

* 为你自己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提供更健康的婚姻和家庭支持系统

* 认识到在成年后重演的那些不恰当的行为模式,改变他们

* 提高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

以上。

第四篇: 远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作者:张燕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11期

        [摘 要] 原生家庭是个体最初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也与个体的个性发展、情感婚姻、亲子关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利用大学生自身资源,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关 键 词] 原生家庭;个性;婚恋关系;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21-01

        原生家庭,家庭心理治疗领域定义为,区别于个体成人后所组建的新生家庭,是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1]。

        综合国内外关于原生家庭的研究结果,发现原生家庭对个人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行为模式、亲密关系、婚恋关系、职业发展等[2]有着深远影响。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阐述,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原生家庭造就了个体需要层次的雏形。

        一、原生家庭对于个体个性发展的影响

        原生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理、安全需求的首要提供者。当父母关系紧张,孩子的低层需求无法满足,就会导致更高需求中的爱与归属、尊重乃至自我实现也无法满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最初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大多源于原生家庭。若父母教养目标一致,方式得当,逐步满足需要,孩子逐渐学会应对各种挑战,最终实现自我。

        三角关系理论中,父母中弱势方会把子女拉入自己的阵营,以缓解原本紧张的夫妻关系。孩子在成长中过度卷入父母对抗,容易造成性别角色发展受限。同性父母与子女结盟,使子女缺乏与异性良好的互动,易致两种极端:认同同性父母,极易对异性产生情感上的厌恶,表现为女性或男性气质僵化或反向形成异性性格。相反,子女若认同异性父母,也易形成以上两种鲜明个性,虽然产生机制完全不同,子女是以牺牲自我来平衡家庭角色失衡。

第五篇: 远离原生家庭

我上大学那会,经常去图书馆,找本厚厚的哲学书垫着睡觉。那时候经常被我睡的哲学家有康德、黑格尔、尼采和福柯。前一段时间学叙事疗法,忽然又看到了福柯的名字,而且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叙事疗法的哲学基础,顿时觉得如见了老情人般的亲切。我一点都没印象自己读过福柯的什么书,因为每次一翻开就睡着了,但不知出于何种原理,他的思想不知不觉从睡梦中钻进了我的脑子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老人家说过,「定义问题」的本质是一种权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定义精神疾病来确定哪些人群、人群的哪些行为是异常的、需要被改造的,而能定义问题的人,当然是有实施改造的权力。因为我是睡梦中读的书,我也有些忘了这些思想是不是福柯的,但鉴于本公众号应该很少有了解他的读者,所以我就放心大胆地断定就是他说的了。我之所以想起福柯的这些思想,是因为我最近经常遇到一些来访者,他们的问题各有不同:与恋人不和、对工作不满、情绪不稳定等等,但是当聊起我们咨询的目标时,他们的目标却相当一致:「我想解决一下原生家庭的问题。」最开始我也觉得没什么,毕竟原生家庭确实对人格影响深远,我自己所受的一些心理咨询的训练也会涉及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我们与人相处的主题。但是当越来越多明显有现实原因的来访者——比如正经历失业或离婚困惑的来访者,也会对现实的困境视而不见,而把自己的问题归因为没有处理好「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时,我不禁好奇起来:在千千万万种关于他们问题的归因方式中,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原生家庭」作为问题的根源?按福柯老师的思路,是谁定义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来访者选择(或顺从)了这种定义?谁从这种定义中得益了?而谁又受损了?前一段时间我遇到一个来访者,大学毕业两年了,找了几份工作,活多钱少,都不太满意,总是干了几个月就辞职。最近干脆就不工作了,在家玩玩游戏,有时候也看一些心理学的书,想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他父母很着急,所以陪他来做心理咨询。当我问他们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时,儿子说:「我的问题主要是原生家庭引起的,因为我爸特别有控制欲,我从小就被教育听话,被我爸逼着学习,最后选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所以现在才不想工作。我想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

父亲听完儿子的叙述,勃然大怒:「什么原生家庭的问题!你这就是品行问题!你知道我们当年怎么在单位起早贪黑、端茶倒水才能得到领导的器重?像你这样不肯吃苦,嫌这嫌那,怎么会有单位肯要你?」抛开这对父子的关系不谈,你看,虽然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的定义却不同。而自个对问题的定义中,谁获益谁受损,谁有权力指责别人而谁成了被指责的对象,不言自明。今天的读者可能觉得「品行问题」这种说法既老土又笼统,很不科学。可是在当年,把沉迷于游戏、晃荡着不工作定义为品行问题是再正当不过的主流思想。而且这种定义背后有整个世界观和方法论做支撑:「品行不好」怎么办?思想政治教育啊!这几十年来,中国第一批受训的心理咨询师——其中大部分都是精神分析取向——逐渐成长起来,他们以破旧立新的姿势向大众发言。在他们的科普下,「心理问题」逐渐取代了「品行问题」,心理问题有原生家庭的原因也开始作为一种新的常识深入人心。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远离原生家庭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lingdaojianghua/286960/

为您推荐

村民微信群最好的群规六篇

群规是建立群所有者(即群主)以及相关的群管理员(由群主任命)对群制定的相关规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民微信群最好的群规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2-22 14:38:10   村民微信群最好的群规是什么   村民微信群最好的群规有哪些  

人大代表讨论人大工作报告发言材料六篇

人大代表一般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人大代表”、“人民代表”。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02-22 13:28:37   人大代表讨论人大工作报告发言材料范文   人大代表讨论人大工作报告发言材料怎么写  

对工作报告讨论简短发言范文(通用6篇)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工作报告讨论简短发言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2-22 11:21:53   对工作报告讨论简短发言稿   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评价发言  

关于干部考察材料【六篇】

领导干部,主要指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中的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干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干部考察材料【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22 10:24:53   干部考察材料经典范文   干部考察材料现实表现范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通用6篇)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024-02-22 10:14:39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材料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