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的创新教学

更新时间:2023-03-11 来源:模板范例

《智取生辰纲》的创新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智取生辰纲》的创新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取生辰纲》的创新教学

  选入语文教材的古代小说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品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带而过,应对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靠船下篙”,回归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探究意识,提高欣赏水平。

  笔者在古典小说《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过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突破常规“讲评式”教学,采取了“情境导入——互助释疑——评点赏析——课题写作——论文评价——课后延伸”的教学步骤,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避免了机械讲课模式劳而无功的结果。

  就教学实际而言,我们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无法让学生进行小说的全文阅读,此时教师应注重研究小说的本身特点,找准一个教学的切入点。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的节选部分,我们可以利用《水浒传》结构“割离”的特点,让学生重点阅读小说相关部分。而小说的第12回至第17回则与《智取生辰纲》中核心人物杨志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对这几回作相应概述,检查学生阅读情况。例如:第12回: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第13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6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⑤第17回: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另外,我们还应当弄清选文相关的来龙去脉:本回故事是由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给他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而引起的。梁世杰前一年就曾送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去了。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刘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和白胜等人聚义举事,决定劫取这不义之财,并由吴用谋划了智取策略。

  而对小说的整体把握是探究阅读的前提,首先我们应当知道认真阅读小说,找准故事线索、理清主要情节。寻找阅读兴奋点,激发探究兴趣。而《智取生辰纲》中有明暗两条线索,即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并行,在黄泥冈交织,打劫成功时融合。

  综合学生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疑问:

  ①吴用“智”取生辰纲,其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难道杨志一方就没有用智吗?他的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作者是怎样使小说情节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

  ④小说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对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以评点《智取生辰纲》人物描写艺术为例,引导学生评点赏析。

  《智取生辰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众军谢了,叫老都管吃一瓢,杨志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①。……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②,枣子分几个吃了。……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③,兀自捉脚不住。”这段文字看似平常,仔细思考却无一处不是作者匠心的体现。金圣叹在夹批中这样点评:“①写杨志英雄精细,固也。然杨志即使肯吃,亦不得于此处写他肯吃,何也?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候特宾也,鼠也。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杂然写作老都管一瓢,杨志一瓢,两个虞候一瓢,众军汉各一瓢,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故于此处特特勒出一句不吃,夫然后下文另自写来,此固史家叙事主体也。②另自写,又写得曲折天矫。③前文杨志也吃酒,只吃得一半,我谓既已吃矣,何争一半?及读至此,始知前丈吃少之妙,便于十五人中,先提出杨志,不与彼十四人聚头作计,烦聒不已也。”金圣叹善于捕捉人物的细节,揣摩人物的心理,以精辟干练的语言和独具功力的慧眼点出小说内在的神韵,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今人的点评文字,启发学生去“玩味”小说。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是这样点评“劫纲”的内容的:“作者写来,从容不迫,大紧处却用舒缓徐纡的笔致,实是大家风采。白胜口唱山歌挑酒上冈,更是欲紧故松的太好关目……大松弛更彰大紧迫,实走神工鬼斧、出神入化之笔。其热难熬,其疲不堪,有酒挑到眼前,军汉们岂能无动于衷?于是作者写了“军汉们正在那里凑钱”的情景,一个细节写来如画,不必再去描摹个个咋嘴咋舌、垂涎欲滴的样子了,白描手法之妙处正在于此。待到杨志大动肝火,脱口说出蒙汗药时,军汉们根本不在意,有趣的倒反是挑酒汉予介意了。“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三句话三层意思,三个转折,真乃妙人妙语。其一,说杨志说话不懂道理,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货不好,如同打人家的脸;其二,我根本就不想卖给你,哪来的许多废话;其三,这没来由的说法完全不屑一驳,纯是胡说八道。”(郁贤皓主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第540页)读这样的文字,一定会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触动学生去思索小说、感悟小说。

  《水浒传》中的杨志可谓精明能干,颇有心计,深得梁世杰的欣赏,②偏偏丢失了生辰纲,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兵法说:谋略得乎天时,取诸地利,成于人和。杨志便是败在了这“天时”、“地利”、“人和”上。

  首先是“天时”。选文开首便提到“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的好,只是酷热难行”。接下来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天气的炎热,“六月四日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大笔渲染炎热气候,也就引发了众军汉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片刻的休息,以及虞侯和老都管对杨志的不满,更为军汉们极度渴望买酒解渴渲染气氛,更为下文的“智取生辰纲”埋下了伏笔。如果没有酷热的天气作盾牌,军汉们就不会大汗淋漓,口渴难受,也不会宁愿忍受皮鞭之苦而到松树下休息,也不会凑钱买酒喝而遭遇蒙汗药致使生辰纲遭劫。炎热的天气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直至生辰纲遭劫。

      ③其次是“地利”。“五七日,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奔上冈子……去松树林睡倒了”,在山路和崎岖小径上,倒不见得有人劫生辰纲,却偏偏在松树林里冒出了卖枣子和卖酒的,何哉?其一,松树林是夏日休息的好地方,同时这松树林会让万分疲惫的军汉们产生依赖心理;其二,在军汉们疲乏饥渴的时候,买酒人的出现,恰似给军汉们注射了一支兴奋剂,纷纷凑钱买酒;其三,松树林比较隐蔽,容易给人造成视觉障碍,方便了后来吴用跑进松树林下蒙汗药。

      ④最后是“人和”。且看杨志一边,“一路上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拿起藤条,劈头盖脑打去”,这无疑使杨志和军汉们的矛盾激化,而两个虞侯口里不道,肚里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老都管也心内自恼他“,这就使得杨志和老都管、虞侯们得矛盾也变得激化,显然,这时的杨志早已是孤家寡人,任凭鞭打喊骂,也无法控制局面,怎能不败下阵来?⑤杨志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处于劣势,而吴用那边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杨志失生辰纲,吴用得生辰纲便成情理之中的事。

  拿到学生的鉴赏文字,我们既不可以草率张贴,更不可以弃置一旁,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阅读小组和全班同学的阅读积极性,参与点评鉴赏。

  首先,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如(1)总评:本文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分析杨志失陷生辰纲的原因,对小说内容的把握比较准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结构论文,层次清晰;能紧扣小说内容,围绕论题构思论文。(2)修改建议:①论文标题应具有概括性,尽可能体现中心论点;②第1小节“《水浒传》中的杨志可谓精明能干,颇有心计,深得梁世杰的欣赏”一句应紧扣小说节选内容来说,将杨志在选文中的精明和心计表现出来;③第2小节“炎热的天气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直至生辰纲遭劫”一句中“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比喻不够贴切;④第3小节表述有些混乱,松树林是“地利”,松树林里出现卖枣子和卖酒的,并非“地利”,可调整句子的内部结构修改;⑤第4小节可增加吴用等人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对比突显杨志失去“人和”的困境。其次,可让学生借鉴修改建议,由小组长主持论文修改,并将选题理由,行文思路写在论文前。最后,将修改的班级论文装订成册,全班交流阅读,在论文后写上读后感。这样的写作是动态的,体现了学生阅读的机智,提高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个样式,而不是学生阅读的全部,因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参照课堂教学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并注意总结《智取生辰纲》阅读的得失,并进行创新阅读。

  《智取生辰纲》的创新教学

  共1课时

  17智取生辰纲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探究课文的“智”: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

  3.围绕“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环境。

  2学情分析

  我教学的是初三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

  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课文的“智”:杨志智送,吴用等人智取

  围绕“智”,分析人物性格

  难点: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名著,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了解杨志失陷花石纲、怒杀牛二、杨志卖刀、比武受重用等情节,了解杨志。

  活动2【导入】导语

  七百年前,在一处名叫黄泥冈的密林里,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抢劫诈骗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然而奇怪的是,七百年过去了,当初的主谋依然还得到人们的称颂,参与的案犯也还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今天,我们把这件案子再翻出来,拿到阳光下,看个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活动3【活动】预习检测

  1.学生小组内讲述杨志失陷花石纲,杨志杀牛二,充军杨志比武受重用等情节。其性格特点: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热衷功名

  2.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出课文的情节。学生交流后,大屏幕显示:

  开端:杨志押送生辰纲          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高潮:白胜设计诱官军  杨志无奈买白酒

  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群雄智取生辰纲   

  活动4【活动】组内合作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在他身上是否确无“智”可言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尽管如此,杨志却失陷了生辰纲,为什么?我们不得不从吴用一方取寻找答案。晁盖、吴用劫取生辰纲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析性格:杨志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原因何在?

  活动5【讲授】教师点拨

  杨志的“智”体现在:(1)变更起止时辰、逼赶催行、斥责虞侯、顶撞都管 (2)提醒军汉:黄泥冈凶险  (3)盘问枣客  (4)谨慎卖酒

   总结: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实非常人可比。

  吴用等人的“智”体现在:A、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是赶上酷热的季节,而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B.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黄泥冈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C.智用矛盾。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这一矛盾。杨志的粗暴让军汉们、虞侯、老都管强烈不满,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已达到激化。这注定在松林中休息,这给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D.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

       杨志的性格:杨志失败一方面是吴用用计高妙无懈可击;另一方面是他自身性格的原因:他虽然精明、机智、谨慎,但他急功近利,蛮横粗暴,这彻底激化了内部矛盾。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吴用的“智”下,主要在于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失去了人和。

  活动6【活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梁山好汉以及他们的故事?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物形象众多,个个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动人,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还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以这些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以名著单元的学习为契机,走进名著、阅读名著、热爱名著,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最后让我们为名著中尤其是梁山的好汉们送上一曲《好汉歌》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的名著之旅。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份、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课下了解三人故事,概括他们的性格,写在读书笔记上。

  《智取生辰纲》的创新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学科都要把探究性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可见探究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探究式教学其实是一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提高学习技能,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将三维目标写得清楚明白。但知识与技能一项只是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之中,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不失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之一。下面,我就《智取生辰纲》一文谈谈探究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妙寻趣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情趣是行动的动力,是有效学习的源头。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成点、着力点、生长点,调动学生自觉自愿、自主自发地参与探究活动,这是关系探究效果和质量的前提条件。

  《智取生辰纲》围绕“生辰纲”展开情节,一方要送,安全至京;另一方要取,叶底偷桃,不露痕迹;一方是京师教头,武装押运;一方是梁山好汉,身怀绝技。两强相遇,强强对话,鹿死谁手,悬念迭生。这正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产生兴趣的地方。为此,我设计如下导语,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公令之孙,得杨家真传,武功高强,因脸上有一青色胎记,人称“青面兽”,多年闯荡江湖,经验丰富,是名副其实的“老江湖”;手下几个军汉,更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又得梁中书提拔重用,感激涕零,立功心切。晁盖、吴用等人,武艺平平,陆战只有赤发鬼刘唐可用,阮氏兄弟水上本领高强,但陆战水平一般。相比之下,晁盖、吴用一方相形见绌。不用智取,事定难成,虎口拔牙,如何能成?

  通过双方实力的对比分析,激发了学生未知的欲望,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

  二、巧设疑点,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吴用等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动脑筋,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做足了文章。为此,在一番铺垫之后,我围绕“智”字,设计了几个精巧的疑问,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1.如何智用天时?――天热,军汉们需用酒水解渴,为下蒙汗药作伏笔。

  2.如何智用地利?――黄泥岗,地僻人稀,便于下手,树木环绕,便于隐蔽。

  3.如何智用人和?――各显其能,分工合作,协同作战:扮客商-迷惑敌人,稳住对方;佯争酒-诱敌深入,请君入瓮;巧下药,麻倒敌人,取得成功。

  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又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探究活动有血有肉,眉目清楚,针对性极强。学生不仅获得了答案,更是学会了方法,提升了技能。

  三、巧作对比,提高学生探究分析能力

  文中杨志并非无智,吴用并非无用。二人斗智斗勇,各有千秋。正因如此,课文才引人入胜。二人的高下,正是在相互较量当中显现出来的。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分析辨别能力,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对比分析。一是杨志和吴用之智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是杨志斗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吴用之智,学生容易得出,前面已经讲过,而杨志之智,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也难以判别。作者正是在矛盾对比冲突中去展现人物性格,使文章有血有肉,形象鲜明。通过对比分析,因势利导,借力打力,为学生理解人物性格铺平了道路。

  四、妙做散点,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走进课文,通过文字信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走出课文,新旧知识结合,学以致用。教师既要紧密联系课文,又要走出课文,结合新旧知识,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收放自如,融会贯通。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对课文内容已基本掌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吴用等人的“智”慧,我将本文与《三十六计》结合起来,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发散性、开放性思维训练:

  吴用号称“智多星”,杨志也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之人,本文中二人斗智斗勇,妙计迭出,精彩纷呈。而这些智谋大多可以从《三十六计》中找到依据,请同学们找一找,本文中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谋?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投入到探究当中,主动请缨,各抒己见:假扮客商,装怕歹人――瞒天过海之计;白胜卖酒,故意不专卖――欲擒故纵之计;当面吃酒,嬉戏打闹――笑里藏刀之计;故意抢酒,暗中下药――偷梁换柱之计;黄泥岗等候――以逸待劳之计等等,不一而足,发散性的问题,开放的课堂,将教学推向高潮。

  探究式教学坚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探究式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等多活动,将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探究式教学运用得好,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流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巧于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qitacailiao/13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