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2-03-29 来源:汇报材料

关于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七篇】

  综治维稳工作是新时期政府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有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工作环境,它包括打黑扫黑、消化社会矛盾、反恐等工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七篇】,欢迎品鉴!

第1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基层便民平台建设,推进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成立村(社区、分场)便民服务站,加强站点平台建设,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将简单易办事项下放到村(社区、分场)代办。

  2、加大 “赣服通”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便民等服务。在宣传推广的基础上,依托“赣服通”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3、认真梳理权责清单,积极认领赋权事项。结合乡镇自身功能定位和实际需要,在**区各镇政府(街道办)权责清单指导目录和省政府统一制定的赋权清单范围内 “看单点菜”。

  4、职能机构调整,初步拟定方案成立以下职能机构:1、公共服务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医疗保障、教育科技体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工作;承担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核办理工作;协调派驻部门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进驻事宜;负责制定办事大厅日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和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统一规范办事大厅建设和窗口工作人员管理;负责村(社区、分场)便民服务点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2、行政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统一指挥调度派驻执法机构开展执法活动,行使辖区内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城市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赋予和委托授权的行政执法权限。接受上级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协助上级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不标准,不规范,基层网上服务平台也未全覆盖。

  2、对**区各镇(街道办)权责清单规范指导目录和省政府赋予乡镇首批县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清单进行初步梳理和认领,但因事项名称多,权种类别广,目前尚未梳理完善,也未编制承接事项目录。

  三、下步打算

  1、加强基层便民服务站建设管理和业务指导,逐步完善网上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上下联网”和“一网通办”“就近能办”,提高办事效率和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

  2、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完善**区各镇(街道办)权责清单规范指导目录事项梳理工作。

  3、结合单位实际,积极配合认领省政府赋权事项,及时编制承接事项目录、确保赋权事项能接得住,管得好。

第2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我州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_村扶贫开发纲要》和《xx_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指引,围绕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实施双轮驱动、推动综合扶贫”发展战略,以推进恩施龙凤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2亿元,减少贫困人口x万人。

  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策学习,不断强化扶贫攻坚工作认识。

  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恩施州贯彻落实xx_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_0xx_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等重要文件,并多次召开各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扶贫开发规划,把扶贫开发作为行业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深入贯彻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细化推进措施,推进扶贫工作上新台阶。三是扎实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二)科学编制新阶段扶贫攻坚规划。

  组织力量编制完成《县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xx_0xx_》、《xx_山片区产业扶贫实施规划(20xx_0xx_》。通过编制县市扶贫攻坚规划,全州有2497个项目近3000亿资金计划进入了省级规划笼子。与此同时,协调州直相关行业部门开展部门扶贫规划编制,谋划xx_区建设项目964个,项目投资总额570多亿元,争取支援资金75亿多元。

  (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

  中央、省共投入我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2亿元(含:扶贫部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亿元,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9674万元,民宗部门民族发展资金690万元)。其中x亿元发展资金现已谋划实施项目x多个。全州今年启动整村推进的88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共新建和维修村组公路x公里,完成投资x万元;修水池x口,建水窖x口,修水渠x米;开展科技培训350期,共培训x人次。新建、维修村委会x个;新建、维修村卫生室56个。完成扶贫搬迁x户、x人。“雨露计划”招生培训x人。

  (四)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核心。

  围绕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的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链建设,一年来,投入x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开展产业扶贫。还通过扶贫贷款贴息、小额贷款贴息、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多种形式,支持搭建企业参与扶贫、合作组织开展扶贫、群众自我发展脱贫的链条。投入扶贫贷款贴息资金x万元,支持12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全州整村推进村共新建高效特色产业基地6.5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6万亩。“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大山鼎”蔬菜、“长友”山野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推行“1321”驻村帮扶责任制。制定《20xx_dash;20xx_州直单位整村推进驻村扶贫方案》,领导带头驻点扶贫,部门行业积极参与。一年来,31名州级领导带领州直121个部门、72家民营企业参与整村推进驻村扶贫,共投入部门帮扶资金x万元,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组织全州x家企业参与定点扶贫,投入资金x万元,带动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带动贫困农户增收x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对接。主动争取定点扶贫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后,对各县市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对接作出安排。目前,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县与农业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分别与武汉大学、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电网成功实现对接,资金计划、援建项目、合作合同、技术培训、人才支持等一大批支持措施正在稳步实施。

  三是推动开展行业和社会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制定出台《州直行业、部门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加大对扶贫目标责任的督办落实力度。去年底,组织对州直121家行业部门、各县市落实扶贫责任情况进行了考评。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州扶贫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

  四是多种形式开展扶贫调研宣传,营造大扶贫氛围。深入基层、深入周边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学习扶贫工作典型经验、研究扶贫工作新形势、新问题。5月13日至17日,州扶贫办参与了州政协扶贫工作调研组的调研活动,深入到全州8个县市17个乡镇22个村,走访了6个企业7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察看、入户了解、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十一五”以来全州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xx_、恩施日报等报刊网络以及恩施州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扶贫开发政策、经验,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截止目前,全州在州级以上各媒体、刊物发表有关扶贫工作的宣传稿件300余篇。今年5月,由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罗霄山区、大别山区、六盘山片区)专题研修班”在我州举办。会上,向来自8个省区86个县市区的党政负责同志和扶贫部门负责人共188名代表介绍了我州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作法,观摩了整村推进现场,受到了参会同志的高度肯定。

  (六)积极推动试点示范。

  一是全力推动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州委、州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相关工作,一大批具体政策和项目得到落实。州、市两级扶贫部门也积极寻求支持,争取到国家专项扶贫搬迁资金3000万元。积极参与制定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有关政策,指导编制专项扶贫政策规划,先后协助编制完成《恩施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方案》、《xx_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扶贫搬迁规划(20xx_0xx_》。围绕“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针,研究确定了《龙凤镇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识别标准》,从贫困户人口情况、居住环境、家庭负担、经济基础四个方面,采用百分制权重分析测量办法,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进行具体测量,为“精准扶贫”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二是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支持鹤峰县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1250万元,鹤峰县成为我州继利川市、巴东县之后争取到该项目资金的县市;支持来凤县争取中央老区建设连片开发项目建设试点;支持建始县争取新加坡“连援”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支持宣恩县争取丹麦绫致基金会试点项目、蜜儿餐项目、爱心厨房项目;支持咸丰县争取科技扶贫试点项目;支持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七)高度重视扶贫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建立健全到户扶贫机制,完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和相关单位一起积极探索建立了具有恩施特色的《恩施州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贫困对象数量、规模、分布以及致贫、减贫情况的实时掌握,基本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和监测。自20xx_,国务院扶贫办将在全国推广使用该系统。加强扶贫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按照“先行先试”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立法调研,根据州政府“十二五”立法规划,启动了《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的编制起草工作。

  (八)全面推进全州扶贫系统行评工作。

  按照州委、州政府和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及州纠风办的具体安排,以抓行风转作风为目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10个参评单位考核排名中,州扶贫办进入优秀等次,县市扶贫办中宣恩县、咸丰县名列第一,巴东县名列第二,鹤峰县、利川市、恩施市、来凤县、建始县名列优秀等次,以实际工作成效实现扶贫攻坚新跨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州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受历史和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完成扶贫工作任务还面临较为具体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扶贫工作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20xx_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3346元和3281元。到20xx_,全州贫困人口还有129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州还有约1500个村需要通过整村推进才能实现整体脱贫,还有近10万户40万人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需要实施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要完善贫困识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对这些贫困人口实施点对点的帮扶和清除,并使其在20xx_体达到小康水平,难度很大。

  二是扶贫攻坚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矛盾和困难。一是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长期扶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但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二是“精准扶贫”模式还要进一步积极探索。要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确定贫困对象及其贫困程度,才能有针对性的实行定点扶贫、差别扶持,而目前仅以“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准划分扶贫对象,导致基层在实际认定扶贫对象工作中主观影响大。同时,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地理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的“精准扶贫”模式。

  三是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和xx_数民族试验区建设等任务艰巨。然而,扶贫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编制少、人员老化,与扶贫攻坚任务不配套的矛盾突出,要圆满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宣传调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扶贫宣传调研,是总结推介扶贫典型经验,营造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手段,尽管我们在宣传调研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与相邻周边地区相比,仍然还有差距,还需在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的等级、调研报告的质量上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xx_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重点突出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凝聚力量实施扶贫攻坚工程。一是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确保《县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xx_0xx_》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并优先启动实施。二是支持推动恩施龙凤全国扶贫综合试点工作,力求通过试点,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中创新工作机制、积累更多经验,为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作出典型示范、提供工作样板。三是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加强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行业部门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加强与农业部、国家电网等中直单位、省直“616”定点扶贫单位和省内对口支援县市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开展“1321”帮扶工程和“村企共建、定点扶贫”活动。

  二是完善扶贫到户机制,提高扶贫精准度。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彻底调查清楚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实现贫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建档立卡数据的应用,真正瞄准贫困户所需、所急,实施到户扶贫,争取实现“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目标。逐步完善扶贫到户机制,加快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措施和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到户、扶贫培训到户、扶贫搬迁到户、贷款贴息到户、资金互助到户”等项目扶持到户的方式,彻底改善贫困面貌。

  三是突出产业链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开发,遵循市场规律,在全域全面发展各类产业的同时,在一个时期明确一批重点加以推进。突出抓好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构筑健康的产业价值链、企业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并且不断延伸、加长加粗、提质增效。依托产业链建设,结合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的目标,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工商企业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激励机制,对于扶贫效果显著、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在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五是加强扶贫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扶贫系统政风、作风,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切实发挥好扶贫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以作风建设促进扶贫资金项目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xx_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六个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贴息贷款、老区建设等专项扶贫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抓好脱贫奔小康、彩票公益金、产业连片开发、老区乡镇连片开发、农村贫困儿童发展、雨露计划改革等试点项目。

  六是加强扶贫宣传调研,营造扶贫开发良好社会氛围。加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典型宣扬,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加强调查研究,拓展扶贫开发思路,转变扶贫发展方式,推动恩施州产业扶贫牵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试点示范;加强恩施州扶贫立法,促进《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成为制度规范。

第3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

  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

  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2020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万株、新栽植2000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17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广阔。下一步,**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

  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

  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1号、**2号被**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

  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依托**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000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10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

  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86%,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挖掘**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响水崖县政府旧址革命内涵,不断拓展淌水崖水库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县政府旧址陈列布展和节点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新馆建设,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出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组建淌水崖水库建设兵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丰富群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好人典型评选,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传递文明新风。三、挖掘选树身边典型。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公开评选出孝老爱亲十大典型人物,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将在电视、报纸、微信集中报道,倡树起“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孝道、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为**镇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花龙潭、土崮堆、申家庄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导在外乡贤为家乡招项目、引产业。积极试点孝德治村,开展《弟子规》亲子课堂,布置亲子作业,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确保消灭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马头店子村发展贝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250亩,合作社对外销产品每斤提取管理费0.3,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汇报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谋划,统筹部署,快速启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在春节后,建华书记、伯怡市长等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就乡村振兴多次深入乡镇基地调研,研究部署农业产业发展暨乡村振兴工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实施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通过引进4条全自动菌棒生产线,在全市推广种植食用菌250万棒,利用食用菌生产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的特点,将此打造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特色扶贫产业,目前,该项目全自动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菌棒生产及菌种接种正在进行,预计本月底250万棒菌棒可正式投入大田生产;二是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级示范镇项目建设,以渣渡镇现有杨梅产业为中心,通过发展优质杨梅生产基地,带动发展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杨梅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后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三是实施省级特色水果种植示范园项目,项目以鑫瀚农业红柚基地为核心,通过带动周边居民发展柚子产业,形成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今年上半年,鑫瀚农业公司已免费向周边农户提供优质柚子苗10000多株,目前幼苗长势良好。此外,通过政策引导、送技术服务上门等措施,我市今年新发展猕猴桃、红桃等特色水产种植基地5000余亩,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四是聘请省农科院区划研究所编制《**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历时9个月,在经过多轮充分调研和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劣势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区两带四镇十园多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区域格局。8月24日,该规划通过了由省农业委、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娄底市农业委及我市相关部门的专家的评审,下一步我市将按程序予以发布。五是实施现代农业十大领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和宣传近年来在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辛勤耕耘的农业生产人物,树立当代**农业人的典范,并以此为榜样引导和激励全社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全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该活动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二)生态宜居亮点较多。一是全市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我市把全市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20件具体措施之一,把13个村作为我市

  ****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确定4个村居为我市****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村。同时,我市积极推进锡矿山地区风貌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房屋风貌改造共计192栋。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按照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市共选聘农村保洁员760名;全市共配发分类垃圾桶9.56万只,配置入户垃圾拖运车310辆,建成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7座,配置封闭式垃圾清运车21辆;同时,积极推动城市污水管网向周边乡镇延伸覆盖,近郊乡镇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三是大力实施荒山造林。我市把植树造林作为生态宜居的重要工作内容,今年以来已开展大型义务植树活动2次,共植树92.3万株,实现荒山造林1万余亩。

  (三)乡风文明效果明显。一是发挥广播电视、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阵地作用,面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二是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宣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三是逐步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及村(居)民文明行为准则,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逐步成立、规范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逐步纠正铺张浪费、封建迷信、薄养厚葬、赌博成风、参与地下宗教等不良陋习;四是扎实开展禁燃禁炮工作,对全市城市规划区域53个村居范围内实施全面禁燃,除禁燃区外的文物保护单位、人口密集学校、医院、风景名胜、车站等场所及需要安全防护的相关场所被列为禁燃点,禁燃区、禁燃点内任何时段、任何地段、任何情况都不得燃放烟花爆竹,贯彻环保理念,倡导文明新风,缓解大气污染压力。

  (四)治理有效举措得力。一是坚持将派出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共派出工作队112支,覆盖所有贫困村及行政村;二是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建立“群众工作站+网格化”的做法,推行干部联点驻村,把市直单位精准扶贫、市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乡镇干部驻村(社区)、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组)等工作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覆盖的群众工作网络,积极进行无上访乡镇和无上访村创建、信访法治化改革工作创建工作;三是扎实推进“一村一治安大队”建设,全市已建成24个治安队并实体运行,还有68个治安队正在建设当中;四是开展网上投诉受理工作,引导群众通过电子邮件、民情热线、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反映诉求,积极打造“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受理平台;此外,我市还进一步完善领导接访、包案制度,截止到目前,市、乡两级共有86名领导包案处理124件信访突出案件,及时化解了民众诉求,确保了乡村安定有序。

  (五)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是扎实开展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提高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市共有全科医师签约居民12.69万户,辖区常住人口签约率为38.6%,重点人群签约8.63万人,辖区重点人群签约率为82%,贫困人口签约1.56万人,签约率为100%;二是强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畅通农村教育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子女受教育水平。今年我市落实定向教师培养计划165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80名,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工作,此外,我市积极实施优秀教师动态管理,今年全市交流教师192人,交流校长18人,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居民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技术技能,今年全市农民工培训共完成1647人,其中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862人,完成农民工电商扶贫培训296人,完成移民培训489人。截至到今年6月底,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652元,位居娄底前列。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短缺。由于缺乏上级财政支持,本级财力有限,20件具体措施中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雪亮工程、荒山造林等多项工作不能按进度要求推进。

  (二)体制机制不顺。由于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尚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正常体系。上级对口部门未出台具体的工作措施,这项工作我市尚处于调研和前期准备阶段。此外,由于机构合并和职能调整,由规划部门承担的全市村镇规划尚未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由于国家化解债务风险,3p项目退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在我市落地实施的20条具体措施》中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无法落地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由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市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负责全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统筹;二是由规划部门牵头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村水利、交通、住房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由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根据现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二)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按照“一线三片多点”的思路办好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总结归纳可推广复制的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一线”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城资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三片”一是打造岩口铎山示范片。以s312线新农村建设建设村为主要区域打造乡村振兴巩固提升示范片。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打造锡矿山示范片。以锡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抓手,突出抓好锡矿山地区植树造林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等治理,逐步修复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三是打造大乘山-祖师岭示范片。以大乘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为契机,以水云峰公司、玉友林公司等经营主体为龙头,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多点”是以市领导驻点的13个村为主要区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强化调度,狠抓20条具体措施落实。根据娄底市关于促进乡村振兴落地实施的15条具体措施,我市从实际出发,在娄底15条具体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全市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大提质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消灭荒山植树造林等5条具体措施,形成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落地实施的20条具体措施,并以市委书记名义下发的交办函已发送至各牵头责任单位,各牵头单位牵头制定正按照三年行动方案落实。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抓好人才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瓶颈。我们要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建议抓好资金整合。建议进一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握紧拳头,突出重点,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工商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缓解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各类增量资金的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动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立,加快我市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进程;二是要积极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积极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三是要探索成立土地合作社,通过乡贤等村中威武较高的人牵头成立土地合作社,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破解租地难、地难租的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四是要探索村居集中建房制度,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村级建房理事会,按照相对集中、统一风格的原则引导有建房需求的村民集中建房,节约农村土地资源,打造整齐美观的农村住房。

第4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是党中央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苏州市在总结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为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工作。

  一、加强组织统筹,压实工作责任

  1.强组织抓推动。组建“苏州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办公室”,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召集人,在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高位推进苏州市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2.定任务明责任。围绕省明确的6个方面21项改革主要任务,结合苏州市实际,研究制定苏州市《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并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中对责任单位、协同单位、时间节点等逐一进行明确,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

  3.试点先行先试。去年底,苏州市选取相城区作为省级试点区域,同时还确定吴江区七都镇、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作为市级试点镇街。各试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聚焦重点任务,立足基层实际,精心组织实施,蹄疾步稳推进试点工作。相城区在镇街职能机构设置、条线部门属地化管理、资源下沉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二、抓实关键重点,把准改革目标

  1.统筹设置镇(街)职能机构。在整合乡镇、街道现有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综合设置6-9个职能机构。建立“前台+后台”运行机制,加强两个前台建设,确保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下沉到位,其他后台职能机构整合内部决策、管理、监督、服务职责和工作力量,为前台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同时,结合农业比重、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情况等分类进行改革,做到全市镇(街)在机构设置上既相对统一,又有所侧重。

  2.统筹推进镇(街)赋权赋能。按照重心下移、依法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推进各市、区根据镇(街)的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分批次、有差别地确定依法向镇(街)下放的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凡是镇(街)需要的、有利于发挥主责主业的,就充分赋予相应的事权。同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编制给镇(街)。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3.高标准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设立一体化平台建设专班,统筹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区和镇街同步推进指挥中心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平台建设任务,将镇街辖区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全部纳入平台,实现在乡镇(街道)一个“大脑”管指挥,做到事件快速指挥、协同处置,形成发现问题、信息汇聚、派发处置、跟踪监督的处置闭环。

  三、强化机制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1.明确清单梳理流程。会同市司法局,全面梳理拟赋权事项,明确报批程序。按照“成熟一批、赋予一批”原则,各市区编制《赋权清单》,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赋权清单,以极大的改革力度将审批执法服务力量下沉到基层、整合到一线。。

  2.组织开展改革评估。按照“试点先行、指标引领、以评促改、以评问效”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将对全市参与改革的乡镇、街道进行评估。

第5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XX县卫计局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力争通过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实施“十免四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摆脱长期贫困,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川西平原南部、乐山北大门,有“西部瓷都”之称,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址—东风堰,是中国书画纸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秧歌之乡,面积748.47平方公里,辖11镇11乡,217个行政村,30个社区,人口34.89万,其中乡村人口23.28万。全县医疗机构304个,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个(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部队医疗机构1个(陆军42医院)、县级医疗机构4个、民营医院5个、厂矿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诊所和门诊部58个、村卫生室211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人口(含已脱贫人员)中的患病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对贫困人口逐户进行摸排,建立了XX县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台帐。进一步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今年1-10月共免收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9019人次,免收金额90190元;免收贫困人口住院院内会诊费602人次,免收金额8714元;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31人,免收金额66667.4元;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49人;开展免费巡回医疗服务10253人次;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261人次;免费提供妇幼保健服务6939人次。

  2.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省、县财政按一档缴费标准投入资金253.8万元为1.41万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基本医保,其中省级资金126.9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26.9万元。

  3.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人口共计签约13576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100%。各乡镇组成了由县级医院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乡村医生构成的签约团队,走村入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作了家庭医生签约联系卡发放到签约群众手中。通过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的原则,使居民获得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和转诊预约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连续、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4.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的医保扶持,加大力度办理贫困人口医保特殊疾病门诊,由县卫计局与县人社局配合,组织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医生、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到各乡镇为贫困人口集中办理医保特殊疾病门诊,目前已有1500余名贫困人口办理了医保特殊疾病门诊。

  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全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市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依规转诊到县域外上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1-10月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贫困住院患者535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09.28万元。积极为患重大疾病在省、市医疗机构住院的贫困患者申请乐山市医药爱心扶贫基金救助,共申请救助贫困人口30人次,救助金额18.23万元。

  为防止贫困人口因患大病因病返贫,在将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到县域外上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的基础上,我县在《XX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上明确,若贫困人口承担的10%以内费用超过3000元,按不低于50%救助标准给予二次救助,确保救助后贫困人口个人支付费用不超过当年脱贫标准。

  5.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

  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首诊责任,规范逐级转诊、双向转诊,严格控制对贫困患者使用自费药械、贵重药品和进口高值耗材,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违规行为,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

  (二)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1.做好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工作。按照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期内每人免费健康体检1次的目标,组织好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工作。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抓紧实施,今年已体检贫困人口2728人,累计已体检贫困人口9373人。

  2.扎实开展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常住居民332700人,在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29716人,建档率99.10%;发放各类基本公共卫生宣传资料12.2万余份,播放音像宣传2900余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24次,接受咨询人数8700余人。规范管理新生儿1638人,孕产妇1598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4046人,管理高血压患者2605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0057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526人,管理肺结核患者101人。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全县各网络直报单位网络直报率100%。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5%以上;强化疫情监测研判、预警预测和慢性非传染病监测,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和聚集性疫情发生。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代表四川省迎接国家血防检查获得了好评。按要求规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防治肇事肇祸发生。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按进度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开展。加强以结核病为重点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4.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五讲”(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电视广播,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活动,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1.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推进迁建县人民医院项目和县中医医院综合楼项目建设,县中医医院将于今年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即将迎接评审,县人民医院实施整体搬迁后也即将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县级医院已建设省级重点专科1个(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市级重点专科2个(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县中医医院目前正在建设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老年病康复科、中医肿瘤内科)

  2.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县人民医院与木城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医院与三洞镇中心卫生院挂牌试点“1+1”医联体,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下沉骨干医生7人定期坐诊指导医务技术。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华西第二医院区域联盟医院,县人民医院与乐山市人民医院共建联合病房,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定期到县妇幼保健院坐诊。通过构建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利用“在位+在线”两种服务方式为XX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

  3.做好对口支援。县级医疗机构派遣19名医务人员到我县6个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派出20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沐川、美姑县和金口河区等乡镇卫生院;选派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7名,助力民族、贫困地区卫生事业发展。

  4.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今年由县财政投资99万元,为11个今年退出贫困村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将于10月底全面竣工投入使用。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由县财政投入累计已新建村卫生室55个,投资金额共407万元。

  (四)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育行动

  1.推进人才增量提质。选送4名学员就读2020年“乡村医士班”,落实18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派遣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通过公开考试招聘10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10名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种培训班,全系统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卫生人才总量较2020年增加54人,增长3.8%;已培养和在培全科医生共7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020年可达到2.1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增加至27.7%,职业素质显著提升。

  2.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队伍一体化管理与改革。开展乡镇卫生院选派有资质专业技术人员在空白村设置村卫生室,提供医疗服务工作,目前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医生村卫生室已达36个。

  3.实施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按省、市安排,派遣8名优秀骨干医务人员对口支援美姑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两个中心卫生院,推动实施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诊疗指导、组团帮扶、设备规范使用、管理帮扶、临床进修、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等“九大帮扶行动”,帮助受援医疗机构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五)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全面落实“二孩”政策

  1.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坚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今年出生人口3123人,人口自增率1.85‰,符合政策生育率58%,出生人口性别比102.53,全县生育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2.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便利医疗服务。2020年符合条件的16302户独生子女父母,应发放奖励金195.6余万元,全县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享受对象14911人(其中:奖励扶助对象13952人,特别扶助对象959人),应发放奖特扶资金 2034.528万元,已发放特扶金347.568万元。

  3.提升计生便民惠民水平。深化和完善“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优化办事流程,通过网上和手机APP实现生育登记群众“零跑路”。受理生育证件948份。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强化综合治理和区域协作。参与“微笑行动”免费唇腭裂患者救助行动,关爱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对12户失独家庭和贫困母亲、6户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发放慰问金和购书卡7800元,免费体检全县特扶家庭900多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进一步梳理健康扶贫政策,与电视台联系,多渠道开展健康扶贫宣传,一是制作宣传短片、宣传广播音频,在电视台、村上广播站进行播放宣传;二是将健康扶贫政策编辑制作成手机报,发送给群众进行宣传。

  2.进一步查漏补缺,确保贫困人口应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3.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全县医疗机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4.加强督导和考评,确保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医疗保健机构贯彻落实好各项健康扶贫政策。

第6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推进“六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对工作开展进行了再梳理再谋划,切实将“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区实现GDP145.8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小于全省3.8和全市1.7个百分点。1-2月份,财政收入11.15亿元,同比下降7.4%。1-4月份,财政收入20.96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进一步缩小,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1、服务业情况。1-3月份,全区在统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1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41.3%,占全区在统服务业企业比重24.6%,直接拉动服务业增长8.1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1-4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同比下降3.3%。

  3、限上商贸单位零售额情况。1-4月份,全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上报零售额40亿元,同比下降9%。

  4、居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2元,同比增长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6元,同比增长0.8%。

  从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形势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拉动下,略好于全市。尤其是4月份以来,部分指标增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4.7个百分点。复产复工逐步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就业方面

  1.开展线上就业创业。将58家企业400多个岗位等信息通过微信群、QQ群、网站等形式公布,并通过钉钉、“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协同58同城招聘网打造线上线下精新用工服务。开展岗前培训9个班次,共培训新员工320人。实现新增实名制就业2951人。

  2.兑付有关就业政策。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金806.80万元。发放新增462个就业岗位一次性补贴46.2万元。发放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73.68万元。发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创业服务补助12.1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5万元。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290万元。

  3.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等形式,推动传统商贸企业与大型线上平台企业融合发展;加快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加速线上大型商贸企业线下布点;通过网红直播等互联网模式积极推动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二)稳金融方面

  1.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区地方金融局在配合市地方金融局做好企业融资需求问卷调查工作的同时,开展我区网上融资需求问卷调查。共摸底调查企业112户,累计资金需求约2-5亿元。29家企业通过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绿色通道申请,融资需求金额约3936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为2000余户市场主体拨付各类奖补资金近2亿元。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改革在我区落实,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为便利的金融支持。

  2.做好银企对接服务。区地方金融局及时将省重点企业名单中区属企业和摸底有融资需求企业名单对接给徽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区允诚融资担保公司,落实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中小企业信用贷等金融政策,进一步降低续贷过桥费率水平,为新申请担保贷款和续贷过桥的企业开辟绿色融资通道。截至目前,徽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已为92家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涉及资金约1.67亿元。新增政银担、续贷过桥、税融通、信用贷业务约2.4亿元,新增中小企业信用贷2690万元。允诚担保公司在保业务200笔,在保总额87765万元。

  (三)稳外资、稳外贸方面

  一季度,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560.67万美元,同比下降14.85%。其中完成进口额9085.46万美元,同比下降33.22%;完成出口额5475.21万美元,同比增长56.66%。完成外商直接投资额6825万美元,同比增长217.4%。

  1.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我区优势产业产品出口,支持奇瑞、海螺等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合作。

  2.组织各类企业参加会展。组织近50家进出口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及广交会。

  3.引进外商投资企业收购盘活闲置商业。外资企业红星美凯龙全资收购凯德广场,打造家居博览中心,预计总投资达6亿元。

  (四)稳投资方面

  1.重大项目统筹推进。省大新专项目59个,总投资670.2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1.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个(区道路、黑臭水体、立面改造、邻里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东方医院一期地块商业项目、皖南急救医学中心、名铸置业广场、大小官山南侧商业项目、安奇驾校商业项目、京莎广场、古城改造一期项目、门急诊住院综合楼项目、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艺术博览中心),总投资115.26亿元,计划投资32亿元,目前均已全面复工;新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100.98亿元,计划投资19.6亿元;其中,古城二期项目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古城三处重点建筑群建设等5个项目计划7月份开工建设。

  2.招商引资持续发力。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其中互联网类企业21家。亿元以上项目4个。在谈招商项目54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供应链产业集聚区项目、软件信息产业园、老船厂·智慧港项目)。全区首位产业累计形成招商引资企业500余家,1-4月营业收入达40亿元,实现纳税近2亿元,对我区经济增长支撑作用逐渐增强。

  3.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滚动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完善“一院多园”产业布局。人力资本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122家,实现纳税2亿元。雨耕山省级金融产业集聚区新引进类金融企业50余家,累计入驻企业300余家,完成纳税4.2亿元。高效物流产业园挂牌,完成平台交易额约20亿元,在谈拟入驻企业10余家,涵盖网络货运平台、供应链平台、物流金融等行业生态。新零售产业园挂牌,现已签约入驻途虎养车、易久批、车惠车网络科技、保腾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完成平台交易额100亿元,营业收入近6亿元,拟吸引入驻20余家企业。灵活用工共享产业园建筑面积约1万平米,园区拟围绕“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招大引强,预计全年将实现线上交易额超80亿元。软件信息产业园拟投资约50亿元,建筑面积113575平方米,建成后重点引进和培育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

  4.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报送第一批中央投资项目4个、新增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18.11亿元,拟争取投资8.08亿元。

  5.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智能审批系统办理等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简短各类业务办理时间,实现企业开办“一次办好”,审批流程最简化、办事群众“零见面”,设立登记“自主办”,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稳预期方面

  1.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合理安排政府性投资项目,今年政府投资项目141个,计划投资257578万元。其中续建项目31个,计划投资76435万元;新建项目98个,计划投资181143万元;前期项目12个,计划投资21658万元。2020年发行乡村振兴项目专项债券1.30亿元,重点民生保障工程项目专项债券6.71亿元,发行额度居全市各区最高。

  2.落实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受理国有经营用房房租减免申请29笔,减免金额122.79万元。331户中小微企业享受水费补助,补贴金额35.54万元。对符合财政扶持政策兑现条件的企业即时兑现,已拨付各类企业涉企资金23797万元,涉及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43户。

  3.统筹做好“三保”工作。成立区财政局“三保”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大招财引税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处置闲置国有资产,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增强“三保”保障能力。今年“三保”预算16.10亿元,其中:保工资9.38亿元,保运转0.61亿元,保民生6.11亿元。从总体上看,“三保”支出能够足额保障。

  三、存在问题

  当前,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创新创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实名新增就业同比减少1158人,部分指标上报数仍为负增长,尤其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民间投资占比、两个“收入”增速均在全市排名较后。

  下一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推进“六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力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第7篇: 乡镇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六稳、六保”任务,正阳县政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着眼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的同时,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目前完成的工作如下。

  认真谋划储备项目。一是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95个,总投资905.8亿元,年度预计完成投资427.6亿元。其中:省A类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96.7亿元,年度预计完成77.5亿元;市B类重点项目87个,总投资709.1亿元,年度预计完成350.1亿元。上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48382万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年内资金36124万元。二是申请医疗、教育、农村、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补短板领域新增中央投资项目93个,总投资118.38亿元,拟申请新增中央投资93.88亿元;69个,总投资105.09亿元,拟申请中央投资83.6亿元。三是谋划申报正阳县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重大工程项目。合计共拟申请项目41个,总投资239.11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制定《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40条措施》。二是完成了全县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上报工作。截止目前,全县上报信用驻马店网站“双公示”信息共31301条,其中行政许可28316条,行政处罚2985条。为促进城市提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了《正阳县提升综合信用指数实施方案》。

  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分级精准推动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强化服务全面落实惠企援企政策、加大力度稳定进出口规模、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加强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明确22条具体举措。通过减免税费、降低生产要素费用、免减房租、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业,促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截止五一后,我县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复苏指数迅速增高,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6成,比清明假期提升约2成。其中快递企业10家,开业10家,复工率100%;物流企业29家,开业29家,复工率100%;限上大型商超7家,开业7家,复工率100%; 限上住宿餐饮企业21家,开业21家,复工率100%;限上批发企业36家,开业34家,复工率95%。外贸企业17家已全部复工,复工率100%。

  引导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县政府积极动员全县商超积极参与促销月活动,联合组织召开正阳县促消费稳增长企业座谈会。邀请正阳县26家批零住餐企业和大型商超的负责人参会,分享开展促销活动的经验做法以及建议。参会的金融机构向企业宣传讲解金融服务、信贷等政策,表示期待与各行各业企业加强合作,将最大限度给予企业优惠与便利。通过座谈会,加强了部门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参与促消活动的25家商超,覆盖了73家门店,提供打折促销的商品有96种,参与活动的商超“促销月活动”期间的促销总额为1420万元,消费者实际享受的折扣总额为23万元。

  加大政策助企业渡难关。通过减免税费、降低生产要素费用、免减房租、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业,促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政策宣传,简化办理程序,确保及时兑现落地。指导19家商贸服务业企业申请了银企对接金融再贷款,启动了商贸服务业企业物流运输费用补助和加班工资补助申报兑现工作,进一步对企业纾困,帮助企业共渡难关。通过“驻马店公共就业服务网”、“驻马店人才信息网”、“驻马店人社APP”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集中开展互联网招聘,求职者可直接注册,然后筛选匹配岗位,方便快捷安全,有效避免人员聚集,让群众足不出户选择满意岗位,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确保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我县共组织正阳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驻马店淘儿宁药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八个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阳县华星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省百蓓佳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河南正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原粮油有限公司、河南鑫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参与招聘,共提供招聘岗位115个,招聘人数共计5796人,其中适合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岗位达1500人,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283人,成功入职者477人。大力宣传“打工直通车”微信公众号,通过其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就业渠道,足不出户,一键报名,把打工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截止2020年5月底,全县城镇实现新增就业人员4556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5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6人。为全县291家企业减免失业金共计940466.56元,其中大型企业5家,减免38942.27元;中小企业280家,减免899108.50元;民办非企业6家,减免2415.79元。发放稳岗补贴13家,申请金额54.43万元,涉及职工人数1610人;为46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9.43万元。全县共开展创业培训55人。已发放贷款158笔,共计2500万元,其中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担保贷款金额2170万元,同时带领259人走上就业道路,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35人。

  大力宣传鼓励居民消费。一方面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强化正面引导,大力宣传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科学消费理念,倡导诚信、和谐的消费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振消费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编发消费促进活动宣传单等,介绍企业形象、活动内容、优惠方式、商品和服务等信息,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便利。引导本地媒体平台大力开展促销活动,依托微信朋友圈及各公众号等平台,上线“吃货节”“美食免费送”“餐饮企业暖春行动”等活动,为餐饮单位开展“组合拳”式宣传,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为促进居民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创造氛围。

  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一是引导住宿餐饮企业调整经营思路,加快大众化、品牌化发展,促进餐饮住宿业进一步繁荣。二是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企业通过网络团购、微博、微信、扫二维码打折优惠等新型营销方式,增强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与阿里巴巴合作启动发放消费券提振消费活动。联动县区餐饮商户、阿里巴巴和支付宝、饿了么等平台,分3个周期派发“消费券”7207张、金额17.21万元,累计核销率为3.6%,在两个月内带动消费近百万元。推出抢券、打折、满赠等促销活动138余次,举办“吃货节”“餐饮企业暖春行动”等活动16场次。积极筹备“五一”节期间展销活动,开展“美食文化节”、“青年夜市”等促销活动,聚焦夜间经济,打造夜经济品牌,加快市场复苏。

  大力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电商、外卖平台企业降低收费,鼓励传统商贸服务企业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发展社区电商、社群电商,支持商贸服务企业利用“宅购”“拼购”“社区团购”等无接触配送方式拓展线上业务,拓宽居民线上消费渠道。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企业申请集体供餐资质,大力发展团膳业务。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zongjiejihua/261538/

为您推荐

领导班子的主要优点和不足集合6篇

领导班子,由若干领导成员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集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领导班子的主要优点和不足集合6篇,

2024-02-22 13:50:46   领导班子的主要优点和不足怎么写   领导十个优点十个缺点  

部队密切内部关系个人剖析范文六篇

剖析,汉语词汇,拼音pōu xī,意思是辨析,分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队密切内部关系个人剖析范文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2-22 11:28:31   部队密切内部关系个人剖析材料   部队密切内部关系个人剖析材料士官  

副科级干部民主生活会个人汇报材料【6篇】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副科级干部民主生活会个人汇报材料【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2-22 09:40:43   副科级领导干部个人总结   副科级干部个人总结  

村干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集合6篇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村干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2024-02-21 17:48:52   村干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怎么写   村干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  

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查摆问题清单集合6篇

组织生活会是指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因此要参会的相关人员要准备好主持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查摆问题清单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

2024-02-21 15: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