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职教是硬道理

更新时间:2017-07-14 来源:热点资讯

【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职教是硬道理

   新旧世纪之交,全国范围的中等职教事业都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招生形势急剧恶化,就连中等职教的龙头老大,省、部属普通中专,也已经风光不再,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几乎到了“来的都是客”的地步;职教、普教在校生比例一年内就退到了5:5,甚至更低,以致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国教育报》上强烈呼吁“职校招生,不可等闲视之。”面对如此艰难的办学态势,职教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吃透政策,积蓄力量,时时准备再次崛起,重铸辉煌。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职教工作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加快发展的有关论述,正确认识职教形势,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职教事业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职教面临的形势

    我国的职教事业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但是,过去职教的繁荣绝非只靠政府的命令和经费,而是职教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总结以往的经验,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在当前职教处于低谷的时期,我们不应该消极悲观,而应该面向实际认真思考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抉择。下面简析一下职教面临的外部环境。

    1、从地方经济看市场
    现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我市而言,仍然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在我市工业经济中,机械加工、摩托车、家电、制药等产业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如果就整个工业体系及为之配套的第三产业来说,其经济总量将占国民生产总值七成以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是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同生共荣的。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一大批即将推出的专业技术岗位急切地需要大量应用型专业人才。例如,我国正在推广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加工规格和精度是普通机床无法达到的。现代先进工业设备、零部件的制造,必须使用数控机床。据报道,现在发达国家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已超过60%,而经济较为发达的我市,数控机床的占有率不足5%。如果我们十年内要提高到30—40%,仅此一项,劳动力市场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缺额多少,可想而知。可是,反映到招生上,我校数控专业招生却不被看好。这是因为企业改制,前瞻性的规划、长周期的统筹被削弱了。现在很少有企业来和学校联合办学了,也是这个原因;而个人的社会反应则通常是滞后的。但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作用,必将导致这些职业岗位升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引俏二产专业再次火一把。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宣传对教育消费需求进行引导。因此,面对冷落的招生市场,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2、从知识经济看前景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必将从初见端倪走向成熟和完善。知识经济必须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支撑。其中的技术创新一直是我们民族心理上的一大障碍。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崇尚经书而鄙薄技术,贬其为“奇技淫巧”。直至今天,还有不少人视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承受客观规律的惩罚:我们发表的论文不可谓不多,理论成果亦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的高科技含量的商品化率却很低。不突破这一难关,中国的知识经济就不会取得成功。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要实现技术创新,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培养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千百万城乡劳动者。德国的经验就值得很好借鉴,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容纳着一个宠大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两者相互促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对照别人的成功经验,再次审视我们自己时,共识是明确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仍应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政策。我们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大批高新技术人才,而且也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培养大批中初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尽管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重高学历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但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岗位仍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高科技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人称中国的“硅谷”。其从业人员构成中,硕士、博士只占7%左右,本科生约占20%,大专生占20%,中职毕业生占48%。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中职毕业生尚能占据“半壁江山”,那么,在其它正在用新技术进行改造的各传统行业中,中职毕业生必然会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也是不言自明的。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中80%以上也要通过职业培训进行就业领域。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总书记的话既表达了对中等职教事业的殷切希望,又给我们揭示了光明的前景。只要我们面向未来市场需求,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走出低谷,前面又是一个美好的天地。

    3、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看走势
    新世纪初叶,我国城市“高等教育大众化”将初具雏形。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升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急剧增大。《中国共产党中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news/3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