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宣言时间_八一宣言: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

更新时间:2020-09-02 来源:热点资讯

八一宣言时间_八一宣言: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

中国军人的八一宣言: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  
  有人问一位军人:现在没人敢欺负我们了,不打仗了,国家还养那么多兵干啥?
  这位军人回答说:您知道为啥现在没人敢欺负我们了吗?就因为有我们这些兵!
  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
    ———从一位老军人的遗憾和欣慰说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蒋乾麟
  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
  一位从戎40多年的将军,在退休时不无遗憾地说:“当了一辈子兵,立了不少功,可惜没能佩上一枚战功章。”这当然不是他作战不勇敢,而是他在和平年代度过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就像运动员的舞台在赛场,军人的舞台在战场,未能登上舞台一展身手,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连“一时”的机会都没有赶上的军人,他的理想,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是宪法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也是军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种价值既突出体现在一旦战争爆发能够经得起血与火的考验,最终赢得战争上,又更多地表现在和平时期严阵以待,提高战备水平,增强威慑力量,最终遏制战争上。
  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打仗的目的不在于战,而在于胜;胜利的实现不在于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在于强大的实力。和平既是战争阶段激烈厮杀的结束,又是新一轮实力角逐的开始。
  军队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砝码。军人们之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艰苦的、枯燥的甚至是残酷的训练,之所以马不停蹄、毫不懈怠地追赶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使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才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才能有效地维护祖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才能为人民争取到和平安宁的生活。
  必须看到,战争可能千日不打,但战备不可一日不做。“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既要看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又要清醒地看到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且不说从二战结束至今发生了200余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争夺未来战场主动权的军备竞赛已从大气层向外层空间发展,就说台湾陈水扁当局一意孤行推进台独分裂,甚至扬言要对大陆“先机反制”,可见战争的阴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可高枕无忧,以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对和平年代军人价值认识的一个误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里不妨举一个外国的事例。风景秀丽的瑞士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才700多万,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两次世界大战却都幸免于战祸,保持了中立。缘于何故?
  一位瑞士外交家说得好,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名百姓,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打仗,那是因为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据说,希特勒曾三次打算入侵瑞士,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面对高度戒备、全民皆兵的瑞士,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今天,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当代中国军人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决心为此贡献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还是这位退休将军,他又非常欣慰地说:“我虽然未能佩上一枚战功章,然而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军人每时每刻都在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战争才得以遏制,和平才得以维持。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
  备战甚于防川 止战高于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刘源
  不涝之时,是不是就不修堤了?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节,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的老朋友请我写篇短文。命题像个常识:“和平时期不打仗,为什么要养兵?”嘿!我竟一时语塞,无从作答。
  确实愚钝,我从未自问过这个问题。没想过,腹中空空倒不丢人,惭愧的是人家一问,涌出的理由太多,却感无从说起。大凡作文者,最忌大题小作,而要说明一个自幼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常识,就像讲清楚1+1为什么等于2、正常人为什么要吃饭?往往会难倒英雄汉。我远非什么英雄汉,试着以小论议大题,肯定挂一漏万,估摸着不是梦里打喷嚏——空对空,就算交卷了。
  三生有幸,我在河南工作时,不知多少次看黄河。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黄河大的改道有9次,几乎年年决口,几年就有一次大泛滥。由此,造就出富庶丰饶的大平原,也养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不少宗教都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证明人生即是苦难。不管这个比喻对不对,黄河在造就大地时,的确包含了巨大的灾难;养育她的儿女时,真正施予过严厉的教训。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黄河硬是没有一次决口泛滥。望着蜿蜒曲折、恢弘壮美的千里大堤,令人感慨万千!正是她们,托起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保住了人口稠密的万里家园。
  回到黄河母亲身边,总是让人浮想联翩。说不上从什么时间,说不上是怎么回事,我脑子里突然就拐出个问题:为了不知何时才来的大汛洪峰,人们斥资出力,倾囊倾家,拼命加高筑堤;为了不知何处才遇的垮塌险情,人们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对每一寸大堤都不敢掉以轻心。为什么就从来没人说是“劳民伤财”呢?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news/7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