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_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更新时间:2020-12-15 来源:热点资讯

共产党员网_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则国家兴盛。看不到世界发展大势,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要落伍。鸦片战争前,中国曾经有过一段"康乾盛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被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共产党员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在许多领域和更深层次方面去探索和开拓;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党的自身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也都有待切实地解决。所有这些,都需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有敢闯敢试的探索勇气。必须打破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敢于提出"老祖宗"从未有过的理论创见;必须冲破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拿出前人未曾有过的新办法;必须破除对"洋教条"的迷信,敢于走人家没有走过的新路。惟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发展,党的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

  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个解放思想的潮流正在发展壮大。但是也应看到,解放思想是无止境的,有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还存在着同形势任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有的搞本本主义,习惯于拿本本去框实践,不能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有的食洋不化,热衷于照抄照搬西方的"洋教条",以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有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有的不注意汲取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蛮干。这些都是违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也影响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做到:

  1.不断地摆脱旧的理论、观念、偏见、思维方式、做法、体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观点、有的结论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的东西,但由于思维的惯性,或者其它原因,往往不容易改变,陷入某种迷信。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从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观点束缚下解放出来,打破思想僵化和迷信,努力使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的形势,得出新的结论,这是解放思想的实质。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所谓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变化,条件在变化,形势在变化,任务在变化。我们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些变化,过去某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已经显得不再管用,过去某些延续下来的体制已经老旧过时。对待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必须坚决地改革,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所谓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兴旺发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僵化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过去我们党的事业曾经走过弯路,吃过苦头。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从思想认识上讲,主要还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僵化、教条的态度。本来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变成了我们前进的羁绊,失去了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只有同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所谓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本质上是学风问题,是思维方式问题。主观主义不愿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自己的主观代替客观,一厢情愿,最后脱离实际,和现实背道而驰,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碰壁。形而上学则不顾事物的发展变化,固定、僵死地看问题。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必然导致教条主义。要克服教条主义,反对僵化,就必须摆脱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桎梏的束缚。

  2.一切从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这个认识,是我们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上最大的思想解放,也是最彻底的实事求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方针政策,都是由此而来的。现在影响我们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既有来自右的方面的干扰,也有来自"左"的方面的干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各方面的改革,需要不断突破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传统体制的束缚,尤其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观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急了不行,慢了不行,"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我们要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密切结合当前实际,通过解放思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适时地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一是要树立机遇意识,即乘势而上,做到审时度势,在把握未来中抢抓机遇;二是要树立改革意识,即锐意创新,做到自加压力,自断退路,自强不息,在改革中寻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即大胆创业,努力克服对"稳妥"的片面理解,克服把"稳妥"置于发展之上,为求"稳妥"而丢失机遇,牺牲发展的做法;四是要树立市场意识,即讲究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总之,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体制营造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等待只会延缓进程,观望只会错过时机的观念以及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居功自傲,以不变应万变,谁就会被日新月异的实践所淘汰的观念。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做表面文章的本本主义倾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大家都赞成"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可一些党员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它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而是上面说过没有,过去有过没有,书上讲过没有,否则,就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对人的判断上,不懂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财产也在增加,而仍是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或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不能大刀阔斧地做好团结人、发挥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在对所有制的认识上,有的党员依旧按照过去的观念,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分等级、别亲疏,不懂得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不懂得公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我们提出依法治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党员干部依旧习惯于"人治"的办法和计划体制下的老规矩,以为只有这样做才叫加强领导,等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才能深刻认识和正确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如果从本本出发,教条、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看不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看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看不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些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等问题就更不容易理解,甚至还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

  理论的价值全在于指导实践。只有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才能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也必然回到实践,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不仅是学风上的大忌,而且会严重损害和干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密联系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来研究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思路,解决具体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站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前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与时俱进的"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进",就是理论和实践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发展的科学,行动的指南。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邓小平同志也深刻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发展,毛泽东思想在发展,邓小平理论在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也在发展。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俱进的精神状态,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最鲜明的标志;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最本质的要求;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体现时代性,就要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符合时代特点,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关键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规律性,就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理论发展和各项工作符合这三大规律。富于创造性,就要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要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news/9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