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2-12-16 来源:心得体会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集合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团队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大型电器连锁公司,公司是一个大团队,而一个个的门店又是一个个小的团队。我们想要顺利的完成一个项目,缺少团队合作是不行的。只有做到真正的团队合作,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我们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我们的前途才更加光明。

  在这里,我想到了“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指出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为了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就需要加长短板。“木桶原理”所揭示的就是一种限制性因素原则,即在假定其他各种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阻碍组织目标实施的限制性因素做出各种改变,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尽管主管部门对团队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筛选,尽量确保成员间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是成员的素质水平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工作任务安排的过程中,正确对待不同素质水平的成员对团队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遵循“补短板”原则提高水平较低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融入到团队中。遵循“拉长板”原则即进一步提升高水平成员的工作能力。在社会竞争中,一个团队想要在竞争中取得全面性竞争优势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对于团队中的高素质成员,要充分集中他们的优势,让能力强的人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启发全队,激发全队的向上精神,形成团队自己的鲜明特点,培养团队的差异化优势。从而在整体上达到组合,确保目标的实现。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门店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团队建设的全过程。要求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门店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门店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学习,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取胜,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终身培训,要把企业看成是一种“学习型组织”。面对信息时代,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团队精神需要不断地创新。过去,人们把创新看作是冒风险,现在人们意识到,不创新才是的风险。现在的时代是个求变、求新的时代,一成不变终将被时间所淘汰。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塑造建立团队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领导与员工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既要抓住宏观,从大的方面着想,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把握好微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团队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建好,而要长年累月、持久地塑造建立。

  如果我们建立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团队精神,就为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把每个员工的心凝结在一起,把每个员工的力聚集在一起,使全体员工凝心聚力,为了企业的目标,也为了员工自己的目标,发挥聪明才智,挖掘无限潜力,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并获取良好经济效益。

第二篇: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前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社团正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团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的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建设既符合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者的自愿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效果的有效性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变化来看,近年我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截止2006年3月份统计,我校的学生社团共有50个(不包括正在申请注册的3个社团),比较2003年12月份统计数量(30个)多20个。所有社团成员总人数已经达到8000名,覆盖学校学生总人数的40℅以上。新长城宁夏大学自强社成立于2005年5月16日,当时社员人数为60人,截止到目前为止,社员人数已经增长到近300名。成为学校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为规范的社团。值得注意的是,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变化来看,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意味着随着近年来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活动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体类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以文学艺术类社团近年来增加较快。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新兴的爱心志愿服务类社团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瞩目。

  2、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我校的50个社团中,90℅的社团有自己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条例,尽管有的章程不是很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内部管理和展开活动总体框架和依据。95℅左右的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这对于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尽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从外部管理来看,我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社团联合会对本校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例、财务制度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每年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这些都推动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随着社团管理制度以及条例的日渐完善,将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使我校社团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3、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呈现出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和科研型并重转变的趋势。

  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参加社团,逐渐从纯粹的兴趣到现在的“兴趣+务实”转变。面对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目光不再是单单希望在社团这个群体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希望能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求实态度。同时,过去的学生社团较多的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满足于人文氛围的营造。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不再满足于社团活动的文化表层,而是注重将科技精神以及学术研究充实学生社团的文化深层,以此促进自身的成才。于是,高校中的各类学术研究性、科技研究性团队正广泛兴起。

  4、从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看,社团正在尝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与社会企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社会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目前,在这一方面尤其突出的是新长城宁夏大学自强社,长期以来社团以“整合资源”为理念的管理模式积极的投身于社会中,与社会力量联合,将自身固有优势与社会资源整合,使得社团与社会单位双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环,既锻炼了社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又激活滋养了社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固化为该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

  二、学生社团对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繁荣,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和项目。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的活跃发展突出的营造了校园的“文化场”氛围,对丰富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体类社团花样繁多的“文艺大餐”,学术以及科技研究类社团的学术研讨会、科技作品展,爱心服务类社团在不断“传递社会关爱”的足迹中实现着“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所有这些都使全校师生身处在一种浓厚的“文化场”中,情不自禁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文化的感染,令师生心胸澄澈,精神超越,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对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撒播自主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的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员的心灵。我校的爱心服务类社团可以说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社员通过参加社团开展的各种传递社会关爱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他们沟通、交际、动手等实践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社员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使社员深切的感觉到参加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身心的净化。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学生社团包容了很多的类别,每一类社团实际都包括了很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的学生可谓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余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样交叉的互相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员学生从中受益。

  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尤其是许多科技类的社团,因为对具体动手实践有较高要求,许多学生都趋之若骛,希望在社团中学到实际动手技能,如电子科技协会的社员可以通过对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亲自观摩、拆装来对电脑等科技产品熟捻于胸,这些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的学习,更对社员走向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方面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组织能力。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参与,各自担任自己的角色,这样锻炼了社员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⑵自学能力。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自学的积极性。⑶思维、创新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自身的兴趣和社员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激励作用。⑷表达能力。社员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⑸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社团活动为社员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社员的实践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社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和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构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感染对学生心理成熟及人格整体的和谐发展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社团建设方案

  1、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性功能。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2、强化实践,鼓励创新,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完成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社员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要深化其实践环节,加强社团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将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与延伸,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让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通过组合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交流的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深入探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怎样最大程度的激发社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网络的信息聚集和分散性与社团活力之间的关系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要探究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想结合的路子,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4、延伸手臂,拓展空间,加强社团团队建设。社团是一个集体,而怎样把一个集体建设成一个团队,一直是摆在社团负责人面前的难题。绝大多数社团能调用的社员人数往往远远小于登记在册的人数,原因就在于缺少凝聚力,一个团队的建设最关键的是凝聚力的培养。

  作为社团负责人在这一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负责人一定是一个处处为社员着想,让社员“冲锋陷阵”去锻炼而自己退居在幕后的人。如果广大社员整段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存在只是在补充社团的人数名单,那么不论社团有多么能干的领导班子都无济于事。社团每一个干部必须清楚:只有社员的存在才会有干部的存在,干部的“职位”只不过是为了引起为社员服务注意的一个名称而已。社团的作用是更多数没有锻炼过的人的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是大家共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温暖友爱的家。有了这种情感思想就会有巨大的向心力,也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社团的团队建设才能搞好。

  5、规范管理,抓好骨干,推动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特别要注意将社团纳入学校正常的学生工作管理渠道,如社团干部的产生、重大活动的开展等都要按照一定的审查报批程序进行,以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力而导致社团“出轨”现象。其次,要积极争取各种有利资源,如社团发展需要的设施、经费与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持等。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设施、场地、资金等)与精神方面(领导、老师的引导、支持与鼓励)的支持,而两者对于社团缺一不可。再次,一个乐于奉献、积极上进的社团领导班子也是这个集体腾飞的关键,所以要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养。社团必须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并对社团骨干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培训,通过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6、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一个优秀的社团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它不但能提高广大社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很大的提高社团的运行效率。社员的努力工作需要被肯定、承认,这对于每一个社员来说至关重要,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奖励,但是精神上的激励会带给社员更大的鼓舞与动力。社员的这种被激励以后的积极性与干劲反过来会使得整个社团充满生机与活力,而社团的生机与发展又会对广大社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样不断的运行对于社团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结束语

  学生社团既符合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者的自愿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效果的有效性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平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社团建设,要对社团活动在深层次开展,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进行努力探索,改变社团活动单调、内容陈旧、没有新意的弊端,使社团真正起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成为社员开阔视野、完善自我的阵地。

第三篇: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发展的重大机遇,正处于繁荣发展中的地区需要一批创新人才作为骨干力量推动各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高校肩负着培养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备人才的历史重任,应多渠道培养大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依托学生社团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广西高校学生社团为例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加强学生社团自主管理队伍建设和学校创新教育队伍建设为前提,系统的创新教育和训练为必要条件以及创新实践历练为关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学生社团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社团建设

  地处边陲的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之一。近两年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的资源富集区等区域经济链条的迅速构建和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紧缺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教育服务地方的神圣职责,因此高校深入探索如何加大力度全方位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真正发挥教育服务地方的重要作用。由于广大青年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陷入知识型教育模式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被长期抑制,创新教育的场所局限于课堂,同时传统教学体制课程设置不能遵循青年发展要求设置,教学课时少,教学空间有限,不能满足精力充沛的青年自我发展空间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学生社团中可以为大学生非智力因数的开发和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有益的平台,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为了客观反映大学生社团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本文以广西高校学生社团为例进行研究,于2011年9月开始向学生社团较为活跃的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河池学院等12所高校发放关于学生社团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调查问卷,并通过访谈和集体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社团的发展状况。本次调查是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社团建设过程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方法,提出在社团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建议,为构建真正发挥创新能力培养作用的高校社团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依托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调查对象基本上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932份,有效回收率93.2%。问卷统计分析全部采用SPSS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设计主要涉及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影响自身发展问题的关注情况、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大学生在社团生活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等方面,以多项选择为主,辅以单项选择,并在其后辅以主观题,以增强此次调查的严谨性、科学性和代表性。

  (二)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大学生对参与社团的热情很高,能力培养的目的较为明确

  大学生社团是基于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的群众性团体,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群体,也是创新能力培养从精英式向普及式的良好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有76%的学生均参加学生社团,甚至多数人至少参加一到两个社团。学生对参与社团培养能力的目的较为明确,具体体现在回答“您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上,其中68.8%的同学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很多被访谈者在谈及加入社团的目的时,认为社团可以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

  2.学生认为自身创新素养不高是影响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影响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最重要因数是自身因数。在调查问卷中第13题:“您认为影响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学生选择自身因素(包括自主创新情感、创新技能、表达能力、知识水平、记忆观察力、注意想象力等)选项的占56.4%。学生认为创新能力不强归结于学习能力不强和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比较艰难,对自身创新能力的信心不足,渴望寻找到一个迅速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平台。

  3.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不强

  大学生对创新能力提高的感受不深,认为在社团中创新能力很难表现出来。具体反映在回答第6题和第9题上。第6题:“您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对您哪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帮助?52.3%的学生选择的是交际能力,而选择创新能力的仅占17.9%。在访谈活动中提到您怎么看待在社团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时有30%的学生认为在社团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很难表现出来。从学生回答中我们还清晰认识到学生对自觉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上重视不够。

  4.学生对社团内部管理水平表示不满

  学生对社团内部管理水平满意度调查项目回答时,“非常满意”占7.5%、基本满意的占46.7%、不满意的占41.3%。由此可见,学生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给予基本肯定的较多,但充分肯定的较少。在访谈中得知学生主要对社团内部机构的设置和社团管理成员的选举问题意见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团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应效仿其他社团设置,应该是根据社团宗旨和需要设置,这样才有利于对社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部分学生反对没有社团共同兴趣、爱好或专业特长的人担任社团管理者,认为这样的管理者在社团中没有威信,不能服众,降低其他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学生对社团开展的创新活动满意度不高

  学生在回答“您认为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创新满意度如何?”时,“总体良好”占17.5%,一般占57.2%,较差的占23.1%。在个别访谈中,问到“平时社团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时学生回答“根据团委安排的活动”“社团传统的活动项目”“参加的活动没有新意,加入社团以来参加同样的活动已经有三次了”“社团招新会演的节目年年是重复节目只是观众不同而已”等等,总之认为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雷同活动多和内容乏味没有质量,更无新意。二、依托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45%的同学认为“专业知识和能力缺乏”,45%的同学认为“创新环境和平台不足”,26.3%的同学感到“没有专门教师指导”,24.6%的同学认为“投入创新教育活动的专项经费不足”。同样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您认为学生社团中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什么因素影响?”(多选题排前三)答案分别是个人能力发挥拥有宽松的平台和充足的表现机会(55.6%),各种学科知识的储备和组织开展的各种社团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41.3%),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39.8%)。在回答“您认为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因素最主要是什么?”时,(多选题排前三)答案分别是创新氛围不浓厚(51.8%),实践机会过少(43.6%),经费投入不足(29.1%)。调查表明学生希望在社团生活中拥有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渴望得到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集体访谈中谈到平时大家是否愿意尝试做一些创新性活动,其中7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10%的同学相信权威和常规做法,他们的思维形成定式,不愿去尝试别的办法和途径,但是他们很关心学校对创新环境的建设和投入问题。经过调查和梳理我们把社团内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学生社团数量多,但管理不规范,缺少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

  社团干部是社团发展的主导者,对社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访谈中,多数同学反映创新能力展示机会较多的是社团干部,学生社团管理民主化不够,个别管理人员有专制倾向,社团成了少数人尽情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还有一些社团没有章程,一切事务由会长决定,凭借一腔热情维持社团活动。在调查问卷中部分人认为社团干部的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发挥较差。具体表现在学生回答“您认为学生社团干部的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发挥的程度如何?”认为创新能力强(7.3%),创新能力很高(31%),认为创新能力较差的(51%)。由此分析得知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出现政治化趋势过强,内部管理不规范,缺少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真正自主管理的社团机制尚未形成。

  (二)社团活动多,但不能体现社团特色,缺少老师的指导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各种社团纷纷建立,随后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形式上感觉社团活动五花八门,但从内容深度上看千篇一律,多是重复上届的常规活动,缺少社团自身的精品活动。学生认为创新活动的开发除社团成员创新能力的局限外,大多数学生认为缺少老师的指导,他们也认同老师的指导在影响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方面占较大的比重。目前学生社团缺少专门指导老师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回答“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覆盖率”的问题时42.2%的同学选“部分社团有指导老师”,24.1%的同学选“大多数有指导老师”,23.4%的同学选“指导老师光挂名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6%的同学选“没有”。在个别访谈中,不少学生说大多数社团没有指导老师,平时只是主由学校团委老师组织召集开展活动。

  (三)社团成员创新意识强,但创新思维狭窄,缺少创新环境

  虽然大学生社团是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兴趣的培育和创新意识的激发,由于大学生本身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习能力受到抑制缺乏灵活性,课外知识面狭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停留在思考中,明显的体现在于学生喜欢参加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对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感到畏惧,同时对开展的活动不敢突破常规,创新性地尝试策划更加精彩的品牌活动,同时对学生推进社团发展的核心理念应当是创新,优秀的社团应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竞争力的认识和实践也不足。如在调查问卷中回答:“你认为在社团评优中富有创意的社团获得拥护的比重有多大?”问题中选“很大”占25.3%,选“一般”占30.9%,选“不大”占10.8%,选“不应单独考虑创意方面,要看综合效果”占32.4%,可见学生社团对推动社团发展的核心理念认识不足,缺少创新环境。

  (四)社团活动内容增多,但缺少活动经费和必要的活动场地

  社团活动内容主要根据社团宗旨或目标开展的各种活动,除此以外经常还按照学校团委安排开展其他内容的活动。随着学生社团获得空前蓬勃的发展,社团活动纷至沓来。而活动的增多必然带来费用增多。学生社团缺少活动经费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目前高校社团活动经费主要依靠社团成员上缴会费和学校下拨的少量活动经费,有少量经费是社团向社会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还有一些经费经常是在开展活动筹备阶段时,以活动名义附带校园广告宣传为代价的拉取赞助得到的。

  至于活动场地更是有限,学生社团没有专用的活动场地,多数是与教学场地共用,有时候出现争抢活动场地的现象,社团组织者经常频繁发出更改活动场地的通知。社团集中办公的场地也是非常有限,有的学校仅能提供不漏雨水的旧房子给学生作为办公室,至于办公用品和桌椅鼓励学生自筹,更不用说其他实验设备。学生社团的实际困难学校应该给予更加关注和大力支持。

  三、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笔者认为高校除了加强教学体制创新改革外,应努力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社团优势,从组织管理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实践平台创新等方面多角度主张学生积极调整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开阔视野,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使第一课堂教学目标在社团建设和发展过程得以纵向和横向延伸和补充,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依托基于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达:加强两个管理队伍建设+系统创新教育和训练+创新实践历练=丰硕的创新成果和一批创新型人才。

  加强两个管理队伍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系统的创新教育和训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创新实践历练是创新能力培养关键,丰硕的创新成果和一批创新型人才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方式。小结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空间前所未有,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前所未有。笔者认为高校除加强教学体制创新改革外,应努力通过挖掘学生社团优势,从组织管理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思维方式创新等方面多角度主张学生积极开拓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的延伸和补充,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切实为解决社会发展中人才供求问题尽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3]郑永廷.论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及其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1-6.

  [4]李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途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41).

  [5]郭绍生.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6]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67-168.

  [7]梁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3).

  [8]贾海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基金项目:

  (1)广西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2008SZ020)

  (2)河池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08S001)

  作者简介:

  唐菊花(1982-),女,广西都安人,硕士,河池学院后勤管理处综合科科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吴宝善(1978-),男,河南周口人,硕士,河池学院科研处项目管理科科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江日青(1970-),女,广西桂平人,硕士,河池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

第四篇: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为了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队伍,7月5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组织下,全体干部同事一起参加了新组织扩大以来的第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最近连续几天下雨,一直以为团队拓展训练会在室内举行,到了拓展训练场地后才知道我们被误导了,原来是市内。好吧,就这样暴晒在太阳底下,没有一点点防晒。虽然最后大家都晒黑了,但是在前后都暴雨连天的日子里能挑中一个大晴天,不得不感恩我们的好运气。

  在正式拓展训练以前,拓展教练把我们分成了红黄两队,先选出自己的队长、秘书、宣传员和安全员,然后再想出自己的队名、队歌、队标和口号。

  我们一共玩了5个拓展训练项目,上午2个,下午3个。上午玩的第一个是拓展训练项目信任背摔。顾名思义,这个项目的开展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首先上去的是黄红两队的队长。在他们上去以后,大家所有的顾虑一消而散,相继完成了挑战。

  接下来是拓展训练项目高空断桥,这个看起来比信任背摔要难很多。在八米高空走木板,对在地上看的人来说,确实有点心惊胆战。我们勇敢的队长第一个自告奋勇上去,能看得出他的紧张,但好在顺利走完了全程,给了我们勇气和经验。一边认真地看我们队长走一边想如果自己上去,每一步应该怎么走。一方面跃跃欲试,一方面无法抑制的担心。教练鼓励员工在人生中拥有更多的体验,哪怕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去尝试。员工也是相互打气加油,最后勇气战胜了恐惧,在此后的生活中,也常常告诫自己,要有勇气去生活,要有勇气去经历,毕竟,很多时候,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恐惧本身。虽然过程中免不了紧张,但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开心。其实在地上帮忙牵绳的同事的担心不比在空中走的人少,而走在上面,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因为信任背摔和高空断桥,要尽可能多的同事轮番去体验,所以耗时比较长,等高空断桥完成,也就到了饭点,由队长和秘书给我们打餐。

  休息到下午1点,我们继续开展下午的拓展活动。第一个玩的是拓展训练项目汉诺塔。有午睡习惯的我,由于中午没睡觉,还有点迷迷糊糊。众翔拓展教练首先用5个圆盘给我们做示范,在我们明白了规则之后让我们按队自行商量方法。黄队比我们早想出怎么玩的方法,但是在教练规定的时间快结束时,我们队的郭哥也用31步成功将所有的圆盘从A点移到了C点,但大部分队友还不熟悉玩法。在第一轮比赛中,由于我们队有队友犯规,我们被迫终止了比赛,但黄队也没有赢得次轮比赛的胜利。在第二轮开始前,风云际拓展教练又给了我们时间熟悉玩法,但是正式玩的时候,拓展教练调转了底座的方向,很多小伙伴没反应过来,最后以两队挑战失败结束。在第三轮比赛前,拓展教练又给了我们时间熟悉玩法,此时我们为了在比赛开始后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任务,甚至动用了记步骤的笨办法。但是正式比赛后,教练拿走了一个圆盘,此前记的步骤变成了无用功。虽然变简单了,但是很多小伙伴不懂变通,结果导致我们在这一轮比赛中暂时输给了黄队。我想还是我们的思维不够灵活,由于没有掌握规律,所以稍有变动就不会随机应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在熟悉掌握规则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并采取行动才能顺利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变化。

  最后,我们一起玩了同频共振,也需要大家通过喊口号统一节奏并熟练练习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事前风云际拓展教练规定队友犯错队长要罚俯卧撑,最后我们红队队长比黄队队长少做很多俯卧撑。很开心自己被分在了红队,感谢队长对大家的付出以及所有队友的支持和配合,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感谢领导和同事用心组织了这次公司拓展活动,感谢领导让我们留了下来有机会参与其中,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了很多,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信任的力量,规则意识以及思维灵活和熟能生巧的重要性,我会把拓展活动中的反思认真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难忘的一天拓展训练,难忘的拓展训练体验。

  在最后的总结时段,公司也是给员工准备了一些小惊喜,设置出了奖励。

  其中:特等奖1名,奖励3件丰谷墨渊480ml;一等奖2名,奖励2件丰谷墨渊480ml;二等奖5名,奖励1件丰谷墨渊480ml;三等奖10名,奖励6瓶丰谷墨渊480ml。

第五篇: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团队合作,让我感悟很多。觉得团队训练是以简单的游戏,揭示了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让我找回了学习中被时间遗忘掉的却非常珍贵的东西,意志、激情与活力。这使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我们都逐渐了解到“团队合作”的含义,我了解到团队合作具有“锻炼练意志、完善自我、”的内涵,是一项挑战自我的训练活动,意在锻炼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造性的发挥个人潜力。这次活动虽然总共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给予我的启发和体验却是永久性的,无论将来我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团队合作的当天早上,我带着无比高兴地心情来到了学院操场,开始准备以一天的课外团队训练生活,这次团队训练是我们沈老师专门为我们开设的团队训练课程,我将在这一天的团队活动过程中,完成老师分配的教学任务,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团队训练,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都特别的积极主动,团队训练的气氛相当活跃,老师的课程内容很丰富而且具有创新性。

  通过这一天的训练,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一个组是一个团体,做事大家一起做,遇到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我们集合大家的智慧尽量把事情做到跟好。团队训练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大家都显出一股的积极应对困难。记得刚开始大家都还很迷茫,随后大家慢慢熟悉活动流程。首先是组队,让大家都各自明白自己该做的那一环节,相互配合,上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活动的标题,也就的给本组取一个队名,队名要体现出积极向上心态,接着是队训,队训几乎是一个团队号召力的语言,然后围绕队名设计出队徽,队徽要有象征性,再围绕队徽设计队旗,队旗是体现一个队伍特征的最明显的标志,一定要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才能定下。最后的队歌,队歌还真是有些棘手对大家来说,对我们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刚开始就是盲目的选曲,再把一些好的具有启发性的句子填写进去试着唱一下,看是不是流畅,然后就是不停的改进,该进。

  第二天的上午老师再次上我们整理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准备结果,还没有准备好的组就的抓紧时间。上午准备搞一个汇报表演,看看大家这么长时间的劳动成果,得到的效果如何。就这样,大家每个组都开始了本组汇报表演钱的内部演练,大家都是充满活力在投身这次活动中。操场上那种宁静的上午气氛顿时变得热闹非凡,操场上飘着各种各样的富有寓意的旗帜,还有响亮的口号声响彻学院各个角落。最后正式表演开始,每个组都拿出自己的成果,但是可能因为大家还是有些紧张,导致了一些组的整体的协调性不足,口号喊的也不是很整齐。与之前在操场上的情形有很大的出入,老师也看出来大家都很紧张的神情。于是在简单的点评之后,决定让我们各队再表演一次,而大家也都很郁闷,怎么搞成这个样子。都很不服输,于是大家再次进行的认真的排练,发现有不协调的动作,就一个环节一连重复几次直到大家都很熟悉为止。而经过再次的排练之后,大家都重整旗鼓,再次进行表演的时候,大家表现出的是一种活力四射的态势,而现场也是掌声四起。这次大家配合得都更加有默契,大家都融入到温馨的氛围中了。

  结束了团队竞技的表演,大家回到教室交流自己的心得,觉得收获颇丰,大家一致认为团队合作是一个团体成功的基础,老师让大家每人现场说说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大家还是一致提到了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次活动中多少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了,大家都得到了锻炼这是最重要的。最后每个人分别站到围成的圈子里,大家都互相对对方进行了优点轰炸,活动达到了高潮。两个多小时很快就在同学们的笑声中过去了。

  总之,通过这次拓展训练,使我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拓展训练,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我想这次经历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六篇: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学生社团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创新举措。要强化高校社团思政育人理念;打造示范品牌效应;提升社团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在新时代健康蓬勃发展,永葆活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社团建设管理;创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必然要求下,第二课堂建设被不断推进和完善。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工作大局中担任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活动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社会化转变,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优势作用。当下,高校学生社团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社团活跃度空前高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1]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索创新管理学生社团的模式,使其真正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和实践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在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基础上,以自愿参与为原则、自主开展活动为主要方式,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社团存在区别于其他学生组织的特点。一是凝聚力强。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志向追求、兴趣爱好及理想目标自发聚集起来的,在形成与运行过程中,包含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认同,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自主性强。学生社团是自愿结成的,具有非正式性与群众性,社团内部自由、平等,大学生选择是否加入社团,或者加入哪个社团,取决于其是否认同社团的宗旨与章程,是否有吸引自己的亮点,入社后若出现对其兴趣降低等原因而退社,目前未有任何约束。三是综合性强。通过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开放性和民主性的成长发展空间,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需求,综合提升自身素质、能力。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扩大。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每所学校运营管理着多则上百,少则数十个学生社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社团作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平台,满足日益增长的课余生活需要。按照人数规模来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可分为20-30人的小型社团,几十人到100人的中型社团,100人以上的大型社团;按照活动内容来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志愿公益、自律互助、创新创业、其他七大类社团。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进入了一个快速蓬勃发展时期,相较以前已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但我们发现,学生社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困境。

  第一,思想引领类社团普遍较少。思想引领类社团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多以讲座、辩论为主,形式单调,开展过程中缺乏活泼性与趣味性,难以引发学生关注与热情。新形势下,高校鼓励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致社团成立后在管理上精力不够,社团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理论类社团大多数由学生自行管理,管理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

  第二,社团活动品牌传承力和创新性不足。个别社团在成立之初缺乏有价值的社团理念和有特色的社团文化,导致有的活动基于一时兴趣爱好而举行,主体方面不够突出,不具备鲜明的主旋律。较多社团活动呈现表面化、形式化和娱乐化,部分社团活动创新不足,依靠奖品吸引参与者,活动形式同质化严重。

  第三,社团成员流动性增大。如今越来越多“00后”大学生走进校园,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已成为各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组成人员。“00后”学生从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入学时因兴趣报名,后期由于学业繁忙和兴趣降低,逐渐成为“僵尸社员”或者退出社团。社团在制度管理上缺乏对成员的有效约束力,长期以往,原有社员的归属感与社团凝聚力也会降低。

  第四,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度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当下,社团指导老师多由团委老师或辅导员兼任,本身工作繁忙负担较重,无法事无巨细、全身心投入社团指导中。高校缺乏对社团指导老师工作量的认定细则,指导积极性有待被激发。部分学院内部资源缺乏,需外聘专业指导老师,但对其工作量认定困难,也存在指导老师跟社团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和指导作用的情况。

  第五,经费投入、活动场地、设施资源有限。相较校级学生社团,院级社团缺少固定的工作与训练场所,尤其是体育类社团举办活动需协调多方,在院系多的校区还需“抢占”资源。校区发展不均衡,彼此之间交通不便也会导致社团活动范围受限,学生举办活动积极性不高。目前,较多高校学生社团都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举办高质量活动因此受限。

  三、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创新举措

  1、强化社团思政育人理念

  高校党委需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首先,配齐社团指导老师,加大对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培训力度。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社团指导教师在指导活动时,需顺应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宗旨方向。其次,提升社团成员理论水平与整体素养。社团骨干成员是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需选拔各方面能力出众的学生纳入干部培养体系,打造一批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皆强的社团骨干及负责人后备力量。对于普通成员,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逐步提升其基本素养,使其对社团有归属感与荣誉感,进而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最后,要端正社团活动价值取向,支持服务类社团的创建与公益性活动的开展。策划社团活动时,着重注意端正价值取向,多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如社会公益或志愿服务活动。北京大学在2013年成立了“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该社团重点发掘并宣传北京大学作为教育遗产的价值,2014年成立了“燕小丫”校园讲解队,作为北大唯一一支专业校园讲解队伍,接待人群已有百余次。

  2、打造社团示范品牌效应

  高校学生社团不同于其他学生组织,具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模式以及更大的灵活性,打造精品社团是推进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渠道。[2]一方面,抓住典型,穩步推进。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需在社团创立之初找准定位,对活动载体、活动形式进行总体规划,继而培育品牌社团。同时对高校现有的学生社团进行梳理、整合及分类,制定系列品牌建设与评选标准,结合学校特点与学科专业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树立示范标杆。另一方面,持续发展,扩大影响。在学校范围内全力打造精品社团,突出品牌特色,体现价值,加强宣传,扩充社团规模。依托共青团“第二课堂”平台,定期对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追踪,可根据活动现场效果和受众后期反馈做出数据分析,记录每一次社团活动情况,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从而提供更多的精品社团活动。同时积极向校外延伸与拓展,提高社团工作整体活力与社团影响力。例如广西大学传承君武精神,坚持“创品牌育精品”为指导思想,以君武文化打造君武剧社、君武学社等学生品牌社团,其中君武剧社已成为对外宣传广西大学的重要窗口。

  3、提升社团核心竞争力

  高校学生社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健全管理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紧抓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确立有价值的社团理念和社团文化,方可让社团发展更长久。在完善健全社团管理机制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是转变管理思路。高校党委对社团坚持宏观调控,明确各部门工作权责,加强指导力度;制定符合新形势下,一系列科学、高效的社团管理制度,保证社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坚持对社团进行微观的放开搞活,大胆放手,给予社团更大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其次强化内部引导。完善社团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以管理为辅助”的管理观念,鼓励社团成员探索、创造社团发展特色,对学生创新加以肯定,使社团管理能够打破传统束缚,积极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争取社会资源,谋求发展机遇。在社团活动过程中,社员需多从活动本身的意义和内涵出发,反思此活动是否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是否有教育引导效果?是否应学生们的需求举办?切忌只关注校园影响力和参与人数,最终致使活动效果如蜻蜓点水,流于表面形式。

  4、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随着社团数量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新时代对社团活动的更高期望与要求,配齐专业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经费与场地条件,成为社团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聘请思政工作者与学科专业老师成为专业指导教师,建立完善的指导老师资源库。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正确理想信念的指导教师,可以在较好把控社团发展方向的同时,按照社团类型、活动宗旨与目的对活动形式、内容予以具体指导,思政类社团需由思政老师担任专业指导,学术科技类社团则需专业课或承担科研项目的老师大力扶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社团专项经费的投资力度,提供活动场地等其他各类硬件条件的基本保障。由于很多高校均规定禁止企业进校园进行商业活动,这给社团拉赞助费带来很大困难,而固定社团活动场所,给予完善的设施及其他硬件需求,可以让社团在日常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想法有途径进行大胆创新。此外,学校、学院需积极发挥共建合作单位、实习实践基地等资源的作用,鼓励学生社团参与科技创新、企业项目,为社团提供多种渠道、创造多个机会来锻炼成员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在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社团已成为了思政课程之外渗透性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在强化社团思政育人理念下,推进社团品牌化,提升内部核心竞争力,完善学校对社团的各项保障机制,不断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向前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希利,大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魏茵,高亚萍.探析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教育管理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8-9.

  【作者简介】

  吕畅达(1992—)女,辽宁朝阳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团建后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大学生抗疫活动策划方案

团建公众号文案

大学生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2000字

疫情心理活动策划方案大学生

2022年党史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育整顿学习延安整风心得体会

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大学生优秀志愿者申报材料

党员干部受处分后的思想汇报大全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yantaotihui/400297/

为您推荐

干部党史学习心得体会集合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干部党史学习心得体

2024-01-03 17:19:37   村干部党史心得体会2021   村干部党史的心得体会800字  

纪检通报案例心得体会【七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检通报案例

2024-01-03 17:18:27   纪检通报案例心得体会300字   纪检通报案例心得体会1500字左右  

关于大学生美育教育专题心得体会800字【六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美育教育专题心得体会800字【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8-16 17:22:36   大学生美育教育专题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   大学生美育教育专题心得体会800字内容  

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心得体会【七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心得体会【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2023-08-16 17:16:56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心得体会税务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剖析有感  

驻村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村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2023-08-16 17:14:18   驻村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驻村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