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是什么意思倭国留学生在大唐帝国

更新时间:2017-06-06 来源:热点资讯

【倭国是什么意思】倭国留学生在大唐帝国

>

我年轻那会儿,大学时候也有想谈个恋爱的冲动,想将满腮钢须化为绕指柔。不过时代的局限,我非常遗憾没能把将头发染成粉红,耳朵上吊个犬齿,身上帮身钉子服,在校园里挤眉弄眼的发酷。也没条件身上装十个各式各样的新款手机,穿一身国外名牌,偶尔用老爹的奔驰送送女同学买个皮萨当早餐之类的摆谱。我们那个时代,当时叫什么来着,个人魅力要靠心灵美,有内涵。就这个东西,怎么才是有内涵呢。看书,学文化,有知识,这是当时都知道的。看什么书呢,《毛选》吗,文革后不流行了,西方哲学吗,当时只能暗暗里看,传统文化,看古代诗词,这个挺好,你看又有内涵又不惹祸。

上大学的时候,闲的时间很多,所以我就开始研究诗歌了,诗经、楚辞看起来太困难,那就来点速成的,先看魏晋南北朝的诗歌,这是唐诗的源头,幸好当时这出版社出的书籍种类很少,只找到一本合集,一眼扫完,没什么映象,就记得曹孟德原来如此浩瀚英气,曹白马如此清逸秀丽,阮籍如此雄拔悲歌,瘐开府和鲍参军当时因为功力不到还没有体会出来的味道。下面就是唐诗了,不看唐诗还玩什么诗歌,全唐诗是很难找的,三百句和千家诗老早就看过了,就看几个大部头吧,图书馆里翻出李白全集和杜甫全集,很认真的一篇篇看下去,从此就完了,自“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承”开始,往下我就被迷住了。也忘了当初为什么要看诗的动因,把这两套书两年速成完了之后,又散散的看了其他的唐诗,但是再也没有那种李杜的感觉了,宋词?不看,一眼都不想看,就像听惯了重金属,突然听电子流行乐一样,太软,太松。元曲?一般只是喝醉了酒后,当黄色小说看。

我的中国古文学梦和谈恋爱的梦想就这样几乎同时被唐诗给摧残了。差点当我整个人生要被摧残的时候,有位爱钻牛角尖的朋友对我说,唐诗好,你读出来给大家听听,我呆了一呆,平仄和声韵之类的东西对我就是天书,什么叫四声八韵。汉字的发音这么多年早就改变了许多,没法复古啊,即使什么是连韵,叠韵,转韵,叠连韵,同音韵等都搞不清楚,还有什么体、势,没见过中国哪本古书详细说过?查查资料,发现了,噢,居然在倭奴人的书上,是倭奴的一个和尚,唐朝时到过中土,经过学习并且将当时的文学典籍带回倭奴后整理回忆,写出一本《文镜秘府论》,这是最与当时相近的诗学参考书。破图书馆里居然有这本书,借来看看,还是不太懂,而且因为另外一大发现彻底打击了我的复古梦,当时为了找音韵学方面的书籍,偶然想到中国的古音乐几乎都是近代人模拟的,谁知道满江红到底怎么唱,那么多的曲牌和词调都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到了南宋以后诗词家们经常互相攻击彼此的词调不合古法,再找找,发现大概是北宋的音乐乐谱、曲牌都有官方的典藏和编制,很多的,都雕刻在优质木板上,大约两万块吧,放在皇宫仓库,而靖康之耻的时候,汴梁被围长久,城被奸臣打开后,金兵曾经捋掠了这些“木材”,大概当成了北回路上的烧火棍了。所以以后的古代音乐在民间相传的过程中,几经畸变,最后大家各有各的一套。啊,我当时是锥心大痛,因为音乐和书籍不一样,记载的是一个民族文明中一种不可言传的气质和神魂,失去了传统音乐,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回复祖先的属于情感和气质上的神韵了。算了,时空穿梭机发明后再说,我也不用瞎忙了。这事就搁那了,我是学理科的,能这样就不错了。噢对了,忘了谈恋爱了。从学习跳交谊舞来改变内涵吧。

我在看唐诗和文镜秘府论的时候,其实当时是很同情倭奴人的。为什么呢,李青莲、本家右丞、本家龙标的诗作中都有与倭奴留学生(遣唐使)的作品,注释的时候都提过这些倭奴留学生,当时我的映象大唐就是大唐,果然厉害,你看看,这些倭奴万里挑一的精英,在国内都是神俊一时的人物,到了大唐容易,学到了不少窍门和专利,带着书啊、工具、礼法、法律、围棋、酱油什么的,想回倭奴,离开唐朝的时候,嘿嘿,几个名人,那一个不是如同死里逃生一样,偷偷坐船,还被逮捕,风吹浪打,一次回不去,还几次,据说有个糟老头死都没回去。不从渤海湾坐船,绕道南方,又没飞机,走了半个中国,到了福建。坐船月余,才回了倭国,辛苦啊。说明什么呢,说明我大唐对奸人贼子早有防范之心,不像现在,反而越活越回去了,自己糊弄自己,几个胖记者或几个联合国干事一吹,什么都死扛硬撑着,受罪不讨好。

如今中华大好儿女,一点警惕之心都没有,那么容易被他们钻了空子,腐蚀了下一代。我要找资料,证明我们的祖先远见卓识,同时狠批揭发帝国主义新动向,天日昭昭,虽然回忆已经褪色,旧书被老婆垫箱底,我在网上找。

先说说当时历史简要情况,也就是唐朝当时的“战情汇报”。第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倭奴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第二,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远夷”不歧视。唐太宗认为自己对华夷是一视同仁的。唐朝有少数民族官员,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官员。第三,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唐朝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采取“开放”政策。它采纳、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

唐朝坚信“盛世无忌”。中华传统文化有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的巨大功能,而毫不惧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即使如博大精深、徒众广多的佛教,在中华文化的改造下,也中国化了。好一个盛世无忌!

再看看倭奴当时情况,公元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大体上统一了倭奴列岛,矮王(倭奴国王)曾多次向中国南朝政权这使朝贡,并请求授予封号。公元五八九年,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动乱,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当时倭奴正是圣德太子摄政,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为了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四次遣隋使(公元六○○年、六○七年、六○八年、六一四年),这是中国和倭奴作为两个统一国家正式交往的开始,也是倭奴统治者采取主助积极态度,派遣大型文化使团直接吸收中国先进文明的开端。

六二三年。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在留学中国多年后回国,同天皇报告大唐国是法律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建议派使节赴唐学习。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倭奴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初期:公元六三○年至六六九年,共任命七次。使团规模较小,船只一、二艘,成员一、二百。航线走沿朝鲜半岛沿岸的北路,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唐朝的制度。中期:公元七○二年至七五二年,是极盛时期,共任命成行四次。使团规

本文来源:https://www.lzjjdc.com/news/36652/